摘要 灌区体改工作在陕西省各灌区已经开展多年,实际运行效果各不相同,根据桃曲坡灌区实际情况,结合下高埝灌区现状,通过详实的走访调查和分析研究,现对桃曲坡水库下高埝灌区末级渠系运行情况作一些客观分析和研究。
关 键 词 灌区体制改革 末级渠系
Abstract Irrigation area system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each irrigation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for many years, with the actual operating results not sa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aoqupo irrigation are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of Xiagaonian irrigation area, by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paper makes some objec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final canals of Xiagaonian irrigation area of Taoqupo reservior.
Key words: irrigation area system reform; final canals
中图分类号:I2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灌区基层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桃曲坡水库下高埝灌区所管辖范围包括铜川新区、耀州区寺沟东塬灌区、富平县梅坪镇和庄里镇觅子管区等,渠道设施有高干渠、南干渠、南支渠、东支渠共计46条斗分渠,控制设施灌溉面积 4.5万亩,目前有效灌溉面积1.15万亩。
目前灌区基层管理形式分为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和单元承包管理两种形式。
1、东塬农民用水协会,支渠全长7006米,斗渠8条长12400米,灌溉面积3500亩,杨家庄抽水站灌溉面积1100亩,主要灌溉作物是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相对单一。
2、玉皇阁农民用水协会,干渠长12578米,斗渠长22400米,有效灌溉灌溉面积2700亩,主要灌溉作物为果树夹杂少量小麦、玉米。
3、三单元承包管理,干渠长3022米,支渠长9950米,斗渠长10550米,有效灌溉灌溉面积4200亩,主要灌溉作物为果树、小麦、玉米。
二、当前灌区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的建立,是为改革农村生产用水制度作出一种尝试,协会运行管理规范化,是为农村水管体制改革服务的,但通过调查协会组织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重组建、轻指导管理现象较严重。一是灌区推广发展用水协会,组建农民自己的灌水组织时,有的村为了当时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匆忙组建用水者协会,临时搭建协会班子,管理与用水不能很好的衔接。二是水管单位为急着适应当前形势,匆忙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过后对其放松了管理。认为各用水者协会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农民社团组织,不便干预管理,水管单位没有有效实施监督指导。
2.协会组建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较低。通过对两个协会的调查,一是用水者协会为农民服务的措施不多、管理不规范,没有按照协会的运作程序运行,发展较慢、水平不高。二是协会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无档案资料,组织管理松散。同时,协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政策水平不高,一事一议的决策程序不能长期坚持,缺乏按章管理、自我发展壮大的自律机制。三是协会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协会会员观念较落后,缺少依法维权的意识。
3.资金不足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刚成立时,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资金扶持,办公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交纳的水费,按规定水费还要上交,过后协会经费所剩无几。遇到较大一点的自然灾害和水毁工程时,协会将无力承担维修。同时,国家现行对农民用水者协会这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的发展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扶持机制,其组织目前缺乏资金,没有真正形成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独立工作格局。
4、斗分渠工程设施老化,工程配套基础差的现象在桃曲坡水库下高埝灌区普遍存在,所调查的东塬协会泥阳村、玉皇阁协会崔上村、三单元南支下段大部分渠道,目前还使用土渠浇地。调查的两个协会,所管辖的渠道、建筑物都为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项目,经过近三十年的运行,工程设施大部分已完全老化、损坏,量水设施配套不全。玉皇阁协会、三单元上段因新区建设逐步扩大,致使新区范围内斗分渠毁坏严重,造成下游大量耕地无法灌溉,每运行一次水量损失严重,管理维修费用过高,对于缺乏资金的协会来说很难维持。对于缺乏自觉爱护水利设施,节水意识不强,水量浪费严重的用水户来说,为浇地方便破坏渠道现象也比较严重,再加之近几年水利义务工的取消,田间渠道养护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农民浇地费用增大,给计量收费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效、不足和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我灌区经过几年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农民用水协会在灌溉管理、工程管理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体改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农民用水协会在我站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灌区全部实行按时按量计费,水费实行一价到户,取消了乱加价、乱搭车现象。“四到户,一公布”工作已深入人心,使农民用上了明白水、放心水,降低了亩次浇地费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部分拖欠和拒交水费现象,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二是农民用水协会及基层管水组织在工程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经常性的对田间渠道进行巡查维护,确保渠道畅通减少因建设的影响,为灌溉用水工作提前打好基础。对水毁工程能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修复,同时尽可能的向坡间地发展扩大灌溉面积。
2.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体改中的一些不足:一是协会日常工作基本无人过问。二是一事一议没有按照规章公布议事结果,造成部分群众不理解。三是由于资金有限,在灌溉中只能对重点斗渠进行清淤除草和管理,大部分渠道还要依靠村组抢修。四是协会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业务水平整体不高对灌溉用水指导作用不明显。
3.针对以上不足将做如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协会工作的监管力度,使协会日常工作有人问、有人管,确保协会工作日常化。二是加强一事一议的规范化管理。三是和当地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来改善协会管辖范围内的工程现状,确保协会自身权利。四是加强协会管理人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的培训、学习。
四、对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意见及建议
1、 加强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协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具备为农民会员服务的技术本领。二是是加强对协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规范管理水平。
2、在现有的政策层面做到勤巡查,细管理,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社会地位。
3、进一步减少管理人员,提高用工效率,节约费用开支,降低浇地费用。
4、加强与协会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的联系,取得政府在工程建设和涉农补贴方面的支持。
5、协调固定办公场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平时管护人员;优化管理队伍,增加新生管理力量;合理协调分配协会管理人员责任,增加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