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配电网中的合环操作内容为核心,研究了合环操作和继电保护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策略。结合本地区某变电站实际,计算验证了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对提高该地区配电网的合环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合环操作;继电保护;可操作性
概 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生产设备和生活电器对供电电源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电网在实际运行中采用不间断供电倒闸操作的情况越来越广泛。利用合环操作转供电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究电网合环、解环操作时潮流分布和相关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配合带来的电网热稳定、暂态稳定问题。通过对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下的合环潮流、短路电流、冲击电流的分析计算,对电网的10kV 解合环操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为解合环操作做风险评估。
一、电网合环操作基本内容分析
1.1 合环操作的基本概念
实际运行过程中,电网合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电站(作为电源点,它们可以是不同电压等级,也可以是同一个电压等级的)的低压母线各带自己的配电线路,配电线路之间存在联络开关(即闭环设计);正常运行时,联络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两个变电站的母线分别通过自己的配电线路进行送电(即开环运行);需要操作时,先合上联络开关,再断开相应变电站的出线开关,通过对侧变电站的低压母线为两段配电线路送电。
1.2 合环操作的典型模式
配电网络多采用辐射型、环式等网络结构方式。辐射型网络方式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较低,保护装置整定比较简单。环式和网格式等为有备用接线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相对接线复杂,运行起来较为复杂。正常运行时联络开关一般处于断开状态,以开环方式运行。当某侧停电时,联络开关闭合,由另一侧供电,该操作过程即属于合环操作过程。根据合环点的联络开关 图1 配电网合环模式分类示意图 所在网络结构,可大致分为三类,如图1所示。
(1)同一变电站同一区域的馈线合环
图1 中联络开关m1 的合环操作属于这种情况,母线Ⅰ和母线Ⅱ都属于变电站A,由同一条110kV 母线供电,它们之间直接通过母联开关进行合环操作,这类合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安全些。即使高压网出现故障,通过母联开关进行合环操作也不会出现差错,属于保守合环情况,比较安全。
(2)同一变电站来自不同区域的馈线合环
图1 中联络开关m2 的合环操作属于这种情况,母线Ⅱ和母线Ⅲ都属于变电站A,但它们的上一级电源来自不同的分区,它们之间直接通过母联开关或联络开关进行合环操作。
(3)不同变电站的馈线合环
图1 中联络开关m3 的合环操作属于这种情况,母线Ⅲ属于变电站A,另一端母线Ⅳ属于变电站B,馈线间通过联络开关进行合环。由于不同变电站上级网络和所带负荷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合环操作存在一定风险。
1.3 合环电流产生的原因
配电网络进行合环操作时,合环线路两侧电源一般处于分列运行状态,但它们的上级电源(或者更上一级)应该是并列的。合环电流产生的原因如下(以10kV 配网合环为例):
(1)合环开关两侧变电所10kV 母线的电压差(数值差、相位差)产生环流。文献[21]中指出,如果两侧变电所10kV 母线对系统的短路阻抗比较接近,这一环流可以用两侧变电所10kV 母线的电压数值差除以合环线路的阻抗计算出近似值,用这种近似方法计算一般与实际值的
误差在20%以内。
(2)合环开关两侧变电所10kV 母线对系统的短路阻抗不同产生环流。合环操作时,合环开关两侧变电所的10kV 母线电压数值即使相同,但对系统的短路阻抗差异较大时也会产生很大的环流,这一环流是造成合环操作失败的另一原因。
综上,配电网馈线间进行合环操作时,必然要经历一个暂态过程。这是由于断路器闭合前合环两侧存在电压差△U≠0, 而当断路器闭合时,两端的电压差发生突变,并列合环断路器两侧电压突然变为大小相等,相角差为0,也即△U=0,这必然引起环内各个节点电压大小和角度的相应变化,连接于环上节点发电机的电势和角度也将产生变化。
二、合环操作与继电保护的协调配合策略
根据我局电网调度规程,分区运行的电网在合环时应满足“同一系统下、相位正确,电压差在20%以内”三个条件,在合环操作前,应了解两侧系统的电压情况,考虑合环点两侧的相角差和电压差,以保证合环时潮流变化不会引起继电保护误动作。合环操作中,应考虑合环操作带来的潮流变化。这可结合上一级电网的运行情况、网络参数、原有负荷情况以及运行经验来估算合环点两侧的电压。
2.1 以继电保护为主体且合环操作从属的配合策略
这样的策略是指以继电保护为第一目标,完成合环操作的过程必须考虑继电保护的影响,合环操作必须适用于继电保护的要求。在二者相互关系上,合环操作处于从属地位,继电保护处于主导地位。此时继电保护的定值不需要调整、压板投退等动作不需要改变,而要求合环操作作为配合对象,让合环操作去调整相应的合环内容,包括是否合环操作、合环时间以及合环地点的选择、合环前的负荷调整、合环前的其它线路投/退配合等。此时,合环操作不一定是必须完成的电网行为,必要时可以取消预期的合环操作计划。如果是必须要进行的合环操作,但为了保证合环操作的安全性,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保证不发生大范围的停电事故,在合环操作前应给予协调配合,在某些方面进行调整,比如选择合适的时机,或者调整电网内的可调节设备,如电容器、电抗器、变压器分接头等装置,改变电网潮流分布,使得合环稳态电流或者冲击电流较小,从而满足继电保护的要求,完成合环操作。
2.2 合环操作时继电保护的调整分析
针对1.2 节的典型合环模式,安顺电网主要是第二、三两种模式,多端供电的合环问题目前还不常见,下面就后两种合环模式进行合环操作与继电保护的配合分析,给出继电保护的调整方法。以图2 所示的普通环形网络的合环模型为例,结合不同故障类型,对上述的2 个策略进行实例化分析。
如图2 所示,母线1、母线2 属于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它们是同一个电压等级。正常方式下,离合环点的联络开关最近的2 个断路器Z1、Z2 带保护, 由此向电源点方向的其它出线断路器也都带有保护,
图2 用于说明保护协调策略的示意图
其定值已根据电网运行状态进行了校验计算,整定完毕。相应的断路器一般设有备自投装置。
2.3 采用此种策略保护行为及产生后果的分析
若断路器Z5 处发生瞬时性故障,最近的两个断路器Z1、Z2 应瞬时动作,将故障切除,此时合环操作失败,线路供电得以保证,防止了事故范围的扩大。由于断路器Z1、Z2 己经瞬时动作,其余的出线断路器均不动作,继电保护选择性得到了保证。如果断路器Z1、Z2 安装了重合闸,达到整定时间后会重合成功。目前大部分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进行保护及重合闸的调整,必然加大工作量。
三、结语
本文从合环操作和继电保护协调配合的角度,分析了合环操作的典型模式,以及合环电流产生的原因。本文对合环操作和继电保护协调配合采用了以继电保护为主体,合环操作从属配合的策略,给出了该策略的配合条件、适用场合,并结合典型合环模式,从该策略对合环操作与继电保护的配合进行了分析。正常操作时,合环时间可以控制很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虽然出现故障的机率非常小,但还是有可能出现,进行适当的继电保护配合则可以有效避免该问题。
上一篇:浅谈土石坝的地基裂缝控制与成因
下一篇:浅谈改善城市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