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水利论文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2-04-11 10:53:06更新时间:2012-04-11 10:53:35 1

黄方伦
摘要:随着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信息辅助工具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管理开始由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模式,因此,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 现代化
Abstract: with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auxiliary tools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odernization advancement to speed up,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from the star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change to modern management mode, therefore,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modern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实施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1.1 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树立民生水利工作理念, 以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为中心,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健全工程管理良性运行机制体制, 研究制定、完善工程管理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办法,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工程信息的基础上, 以标准化推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现代化, 建立健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1.2 具体目标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进行系统化、精细化梳理, 认真开展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编并入库, 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建立数学模拟系统, 逐步实现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 建立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水情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系统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公共通信传输线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处理, 实现对工程运行状态的安全评估和预测预报, 实时掌握工程的运行状态, 为快速、准确、科学制定工程维护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科学调度服务。
2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主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 重点需要加强工程管理设施与监控手段建设, 结合完善有关工程基础资料、管理标准与制度, 实行精细化管理, 最终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精细化、现代化。
2.1 管理体制方面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实施内部改革, 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胆创新,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积极推进维修养护队伍市场化工作, 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2.2 管理制度方面
按照有关技术标准与管理规程, 结合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 认真开展水利工程基本资料收集、整理, 健全和完善工程管理标准、运行检查表格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体系, 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 为实现工程“精、准、细、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3 管理设施与手段方面
2.3.1 监视系统建设
建设工程视频监视系统, 监视工程的日常情况诸如河流流势, 大坝、闸门运行情况以及破损情况等,节省人力物力,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提高管理水平, 为防洪调度及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提供准确的实时依据。监视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监视点布局合理、数量足够,信号传输系统快捷、清晰, 保证监视的全面性、实时性。
2.3.2 监控系统建设
结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 根据工程管理的需求, 建立工程监控系统, 通过对各监控点的图像、语音、数据进行处理, 实施监控, 并结合远程视频技术的应用, 及时了解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 远程控制工程的操作(诸如闸门起闭等), 实现统一操作, 统一调度,体现工程管理现代化。
2.3.3 监测系统建设
完善工程监测设施, 建立仪器先进、定点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监测点全面、传输及时的监测系统。对工程发生的裂缝、渗水、沉陷变形等情况及时监测, 准确地传至管理中心, 从而做出及时迅速的处理, 在改变现有工程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要局面的同时, 也为地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2.3.4 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建设
工程维修养护是日常管理重点工作之一, 加强维修养护工作, 实现维修养护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选择典型堤防段试点建设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将非常必要。结合网络技术、地理编码、地理信息技术、GPS、GPRS、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 建立维修养护巡检系统, 实现信息实时传输, 具备考勤、位置查询、巡查问题上报、信息查询及问题协调处理等, 从而推动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程序化、精细化。
2.3.5 安全评估系统建设
安全评估系统是“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件, 工程管理的数据和信息量是大量的, 各种数据都需要按一定结构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数据库, 通过数据库存储及处理系统建设, 构建工程管理数字化集成平台。
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数学模型对自然系统进行仿真模拟, 对工程实体、水流运动等等各种自然现象进行各种尺度的实时模拟, 形成一个面向具体应用的虚拟仿真系统,对工程信息进行安全评估与综合处理, 为准确揭示和把握工程在运行中遇见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2.3.6 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内容全面的决策支持库, 涵盖诸如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 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专家评审意见,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 各种工程管理的模式、运行管理情况, 工程管理考核情况, 工程管理技术及相关管理人员技术要求等, 形成方案决策的大背景, 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此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 从中选择一个可行方案。同时对数学模拟的结果进行后台处理, 使之以较强的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 为决策者研究、讨论、决策提供支持。
2.3.7 建设管理系统建设
该系统对在建工程各种信息及参建单位有关信息实施网络信息数据库管理, 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缘由、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投资管理等。
2.4 队伍现代化建设方面
水利工程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水利管理人才, 为确保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措施来抓。着力改善人才结构, 大量引进和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加强水利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 强化管理队伍的技术培训, 研究管理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真正调动好、运用好、发挥好管理队伍的积极性。
3 实现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基本途径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近年来, 国家针对工程管理实施了系列活动,进行了水管体制改革, 中央及地方财政每年下达一定的维修养护经费, 工程运行管理得到了根本性保障, 但是人们的“重建轻管”思想仍未从根本上扭转, 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究其根本原因, 是对建管并重、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因此,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负起责任, 坚持建管并重, 从水利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逐项强化和落实责任, 提出管理工作实施的具体措施, 并将具体责任层层分解, 落实到每个环节, 并及时了解工作实际, 协调解决问题, 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从而实现水利事业的更大发展。
3.2 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胆创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运行机制, 围绕保证维修养护质量、降低维修养护成本, 进一步研究日常维修养护管理程序, 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促进维修养护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建立工程维修养护竞争机制, 尽快实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 并通过研究制定维修养护市场准入机制、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 建立维修养护市场秩序, 维护市场良性运行行为。
3.3 实施科技创新, 实现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管理上的运用
进行科技创新, 是水利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必要途径。因此, 必须进行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 积极研究、引进、推广使用管理新技术, 建立安全监视、监测系统, 实现工程运行自动化控制, 增加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通过实时掌握和了解工程运行状态, 评估工程安全状况,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 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
3.4 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人是工程管理的实施者, 是管理的主体, 如果没有一大批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引进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加大管理技术培训力度,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提高水利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等综合素质,使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全面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同时研究制定激励措施, 真正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5 狠抓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作为促进工程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 必须长期坚持不懈。需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要求, 加强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领导,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要求, 围绕各自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目标任务, 加强组织、协调、沟通、指导, 形成合力, 积极推动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建设, 努力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3.6 继续狠抓工程日常管理以及调度运用管理
按照工程管理要求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水库大坝、水闸及堤防渠道等主要工程设施检查检修, 特别是汛前的隐患排查, 确保设备完好、正常运行; 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制, 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调度运用方案, 实施科学调度, 确保工程安全良性运行。
3.7 齐抓共管,通力合作
如果不对工程管理进行认真研究, 不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就不能实现工程的安全良性运行, 其防洪减灾能力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 工程管理工作需要规划设计、建设、财务、人事、水政、防汛、水保、通信网络等部门的共同重视与大力支持, 比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管理现代化需要, 规划设计必要的现代化管理设施与手段,建设管理时, 充分结合工程运行管理标准,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等等, 实现管理大家抓, 全面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
4 结语
深度分析伴随当今社会人们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技术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投资力度, 我们一定要抢抓这一难得机遇, 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 通过及时更新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制度、管理技术, 实施管理队伍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培训, 以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为核心, 实时精确掌握工程的运行状态, 为快速、准确、科学制定工程维护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全面促进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精细化、现代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uililw/1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