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水利论文

羊头角隧道漏水整治处理的探讨-水利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8-08 08:45:14更新时间:2011-08-08 08:46:34 1

羊头角隧道漏水整治处理的探讨
王妙锦
摘要:羊头角隧道在通车十余年后出现渗漏水现象,严重影响隧道的使用性和耐久性;通过对不同渗漏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整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关键词:隧道 漏水 整治
中图文分类号:U457+.2

1 工程概况
羊头角隧道全长412米,1995年8月建成通车,隧道衬砌采用曲墙式单心圆拱断面;隧道岩体主要为花岗岩,两端洞口为强风化~全风化Ⅳ~V类围岩,主体为弱风化~微风化Ⅱ~Ⅲ类围岩,局部穿越破碎带、裂隙带,隧道中地下水较丰富,大多为裂隙水,局部地段有潜水。经过十多年的运营,隧道拱顶曲面及墙体出现渗漏水,主要以线漏和面漏为主的病害,隧道长年处于潮湿状态,降低了路面抗滑性能,影响行车安全,而且加速衬砌的老化,危及其结构安全,缩短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为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营和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
2 原因分析
由于水的可流动性和水压的传递性,隧道的衬砌结构往往都要承受较高的水头压力,在这样的条件下,衬砌中的任何缺陷和病害都可能成为渗漏水的通道。①
2.1 线形渗漏
这种渗漏表现为沿隧道横截面环向发生,呈“竖直方向”,拱顶至拱腰部渗漏水直接滴落路面,拱腰至拱脚处渗漏则延伸至侧墙,并蔓延,潮湿成片,拱腰处渗漏滴水现象最为明显。导致此类渗漏的原因是该隧道衬砌采用小模板浇筑,混凝土横向接缝不密贴,局部振捣不实,或由于施工缝处理不当、破损,或因为橡胶止水带老化等。该类线形渗漏占据了隧道渗漏点总数的绝大部分,隧道的全线均存在,尤其隧道两端出、入口集中分布,是隧道渗漏整治的主要对象。
与路线方向平行的小模板横缝之间见部分线形渗漏,呈“水平方向”,或局部呈“点状”渗漏水量较大的渗漏点,由于衬砌混凝土配比不佳或局部振捣不密实造成,主要集中在两侧拱腰位置。此外,有部分由衬砌裂缝引起的不规则线形渗漏,但渗漏量较小,数量与规模也较小。个别孔洞未堵出现渗漏也归入线形渗漏,采用排水方式进行封堵。
2.2 面形渗漏
面形渗漏主要分布在拱顶或拱腰处,它表现为无明显水流,仅表面湿润或水珠悬挂,渗漏水量不大且在外来水源压力较低时而干燥,但当外来水源压力较大时,渗水区域明显扩大,造成此类渗漏的原因是衬砌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但孔隙又不大,或孔隙未直接抵达衬砌外侧所致。有些看似大面积湿润区域(如侧墙呈大片潮湿状的渗水)其实非面形渗漏,而是上部线渗漏蔓延导致。
2.3 酸碱度
采用PH试纸检测了多处渗漏水的酸碱度,试纸未变色,水质为中性,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3 整治方案
3.1 整治原则
根据上述隧道渗漏特点和病害成因分析,渗漏水整治方案采取以下原则进行:
① 以疏导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并举,综合治理。
② 线形渗漏作为整治重点。
③ 渗漏整治施工操作简单、实效、经济。
④ 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工艺。
3.2 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选择的正确与否是隧道渗漏水整治成败的关键。目前,“堵”、“注”、“涂”、“抹”材料品种繁多,层出不穷,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机材料(柔性防水材料),另一类为无机材料(刚性防水材料)。有机材料防水性能好,适应变形能力强,在过去隧道或地下工程堵漏中经常使用,但大多数有毒性、易老化,且施工配比复杂,难掌握,实践证明效果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材料易老化,特别在刚性与柔性结合部(如施工缝)若干年后又重新开裂,最初的病害没有被根治。目前,新型无机材料抗渗能力强,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正逐渐取代传统有机材料的主导地位。所以,本文选择无毒无味、无污染,使用寿命长、高质量的无机材料作为主要的防水材料,它应具有良好的抗渗能力,凝固后不开裂、无缝隙,与混凝土整体结构结合紧密,同时,它还应耐温、耐腐蚀、耐氧化、耐辐射。
3.3 整治方法
根据渗漏水的不同类型、特点及工程实际,采用不同的处治方法。
3.3.1 线形渗漏
适用于环向线形渗漏、水平向线形渗漏、裂缝线形渗漏。
对于线形渗漏采取堵和排相结合的方法,即凿槽埋管封堵工艺,把渗漏水导引至隧道两侧边沟再排出洞外。按三层封堵法进行施工:首先,用刚性防水材料封堵;其次,为避免刚性防水材料因温差大收缩导致裂缝,进而重现渗漏水现象发生,用柔性防水材料(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进行第二层次封堵,最后,为减少柔性有机材料与空气接触老化,在柔性防水材料外再封堵一层刚性防水材料。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① 表面清洗:将线形渗漏水缝左右约30 mm的衬砌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找到水源位置。
② 割缝:在缝隙左右各20 mm处用电动割刀割深90 mm(不包括原衬砌抹面厚度)的缝。若水量大,呈流水状,则在施工缝左右各25 mm处割深100 mm的缝。
③ 凿槽:人工凿出“U”字型槽。所凿的槽两侧应故意造成凹凸不平状,同时借助环氧树脂等粘结剂,以增加防水材料和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另外要求所凿的槽要延伸至排水沟盖板以下至少30 cm处,以保证水能被顺畅排走,并且不至于由于毛细管作用,排出的水沿抹面砂浆攀升至盖板以上,影响总体美观。
④ 埋管:将槽内混凝土表面的浮渣清洗干净,之后在槽底部叠瓦式分段埋设Φ40mm~50mm、长40cm~50cm PVC半圆管(水量大的地方为Φ50mm),直至边墙底部的排水沟(排水边沟盖板以下30cm),用以导引水流。注意拐弯处PVC半圆管的衔接,低处PVC管叠在高处的外面,衔接长度2cm,同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截取PVC半圆管的长度,以适应交叉或圆弧衔接,但不宜超过50cm,以减少局部施工不当而返工处理的工程量。
⑤ 封填:分三层封填。
a.把壁面冲湿,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刚性防水材料封填20mm厚,防水材料和水的配比,搅拌方法,放置时间,注意事项等应严格按产品要求执行。同时在封槽时应注意防水材料与旧混凝土的粘接,采用橡皮锤或手指把连接处逐一压实。
b.待第一层封填材料干燥后(一般24h之后),在槽两侧和第一层封填材料外表面刷涂环氧树脂(或专用粘结材料),再填入20mm厚柔性防水材料(高分子密封材料),使用时按产品使用方法施工,以保证产品的最佳使用效果。
C.采用刚性防水材料再次封填,厚20mm,若与衬砌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欠佳,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水灰比0.40~0.50)找平修饰。
⑥ 刷浆:待封堵防水材料结硬,达到一定强度后,把修复区域表面湿润,用刷子刷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以提高防水性能。防水涂料与水的配比严格按产品使用要求执行。
⑦ 养护:一周时间内,不定时喷洒雾化水进行养护。

3.3.2 面形渗漏
采取表面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刚性防水材料办法,具体做法为:
① 表面处理:把面渗区域及其外围20cm处用凿子凿除20~30mm,该深度不包括衬砌外砂浆抹面厚度,凿除的表面要求有一定的粗糙度,以增加堵漏材料与旧混凝土的粘结力。
② 涂抹:清洗衬砌表面,去除浮面水渍杂质,然后用镘刀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刚性防水材料,封堵材料和水的配比,搅拌方法,放置时间,注意事项等应严格按产品使用方法执行。
③ 刷浆:待封堵防水材料结硬,达到一定强度后,把修复区域表面湿润,用刷子刷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以提高防水性能。防水涂料与水的配比严格按产品使用方法执行。
④ 养护:一周时间内,不定时喷洒雾化水进行养护。
4 结论
通过严格的分析,科学的治理,羊头角隧道漏水整治工程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1] 任治林. 浅谈隧道渗漏水综合治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8):106-108.
 

月期刊咨询网是一家大型论文发表门户网站。主要业务有发表论文、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发表、教育论文、核心期刊、期刊征稿、期刊投稿、正规格式范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水利职称论文,教育职称论文、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等,发表速度快。论文发表信用百分百。
用心服务是我们的运行宗旨,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本站与国内上几百种权威期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已拥有大批的固定客户群,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uililw/1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