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国内外“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讨的基础上,介绍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课程考核方法、改进教学评价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提出了改革中面临的挑战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器官系统;课程整合;基础医学
随着当代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变得更加严格,整体医学观、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而传统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遵循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通过人为的学科划分对医学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医学知识体系。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呈现以下问题:一是使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学习相互独立,临床与专业学习不能融会贯通;二是课程体系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即按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临床表现将某一系列相关的器官系统,乃至诊断和治疗原则综合起来组织课程[1],能够将孤立的课程系统化,减少交叉学科的重复学习,使学习更易融会贯通,加强临床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美国哈佛大学在 1987 年较大幅度的改革了医学课程,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融合,形成了“人体形态科学”等 9 个整合课程模块[2]。到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美国医学院校协会致力于推行“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研究项目”,将“以器官系统或以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的综合课程[3]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参考国外课程整合经验基础上,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如中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开展了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2014 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临床课程与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整合,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与思维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器官系统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2015 年起,广西中医药大学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为进一步总结课程整合经验,改进教学工作,现将其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存在的困惑作出一些交流探讨。
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经验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要求以人体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新组建了学科中的医学基础知识,深入剖析形态结构与功能、微观与宏观、病理与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建立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深入关系,从而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同步发展。广西中医药大学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课程考核制度、改进教学评价等措施,努力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1.1 淡化学科界限,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作为一种文件对教师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以器官中心课程整合的第一步便是要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设计。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细化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间既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同时也避免重复或者遗漏。并充分考虑各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2016 年,学校教务处将内科部分课程(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成“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在明确了课程设置后,着手进行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大纲以器官系统知识体系为主线,将基础知识与专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符合专业培养的目标。此外,教学大纲的编写要体现课程内容之间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对重复的知识进行技术处理,例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重点知识与一般性知识要做好课时的分配。
1.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交流合作 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合理的资源配备下组建优势互补的教师群体。医学课程的整合融合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是课程整合成功的保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首先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同时亦需要具备先进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引导和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不仅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团队成员要加强沟通交流,让教学内容以系统化的模式出现,同时教学团队也要像人体器官系统一样协调运转,而不是过去在“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下,各个授课按学科体系分工,各自负责自己的学科教学内容,导致出现知识孤立,或者造成部分环节的知识点遗漏、重复。再次,教学团队建设也应该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要向在课程整合方面有着成功经验的教学团队学习,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改善自身教学团队中存在的各种短板。
1.3 完善课程考核方法,推行形成性评价 课程整合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团队的建设,更关键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能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学习,是对课程学习效果的强化和检验。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以期终考试方式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考察,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是指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放在首要位置,在学生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高分低能。因此,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全面的关注和反馈,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与缺陷,要及时指导、纠错,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2 总结与展望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很不利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应对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的提出并不是多学科课程的简单压缩,而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进行相关知识重组,强调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实用性、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为教学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将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总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体现了多学科知识间的有机融合,是目前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与趋向。广西中医药大学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淡化了学科界限,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性、综合性与协调性,删除了陈旧、“机械”的内容,将机能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易于学生掌握与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整体教学水平。但是在改革中也面临着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通过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整合,增加了学科间的系统性,但却导致减少了原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教学时间,需要学生在课后结合病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做好对相应的基本知识点的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复习等工作,因而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由于打破了学科间壁垒,增加了课程中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病例的有机结合,因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国内目前仍缺乏课程整合的权威教材;四是整合课程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因此,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医学教育同仁的不断的努力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大朋,美国五所医学院校整合课程实施的比较分析[D]. 复旦大学,2012.
[2]司道文,张宇新,杨林,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三步走”的改革探索及设想[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19(14):2238-2240.
[3]向琳,董志,徐晨,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36(23):72-75.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究相关推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论文投稿
上一篇: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下一篇:植被在城市生态中的主要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