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教育职称论文发表语言学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5-05-29 17:41:48更新时间:2015-05-29 17:49:20 1

  随着对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很多人对外语的追求越来越高了,从以前最基本的英语,到现在的日语,韩语以及其他一些小语种的语言都有学习的。本文是一篇教育职称论文发表关于语言学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章主要论述了 韩国语 “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
  摘 要:韩汉语中都存在着具有特色的双宾语句式。本文对韩国语中表示“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进行了考察分析,并找出韩国语这两类双宾语句式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为韩汉双宾语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职称论文发表,“给予”,“获得”,双宾语句,对应形式

  韩汉语双宾语的语义类型是比较复杂的,本文只分析韩汉语中“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及韩国语“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一.韩国语中“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1. 韩国语中“给予”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1)저는 소왕에게 책 한 권을 주다.

  我给小王一本书

  上面的例句(1)是体现“谁给谁什么东西”的双宾语句。在“저는 소왕에게 책 한 권을 주다. (我给小王一本书)”这个句型中,其意义是将原本属于“我”的“一本书”通过“给”的这个行为,变换为“小王”的东西。

  2. 韩国语中“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2)산굴속에 무기를 감추다.

  藏山洞里一件武器

  上面的例句(2)是体现“把什么东西放/挂/藏在哪里”含义的双宾语句。其意义为通过“藏”的行为,将事物“武器”移动到场所“山洞里”。

  二. 汉语中“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1. 汉语中“给予”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3)张三送他一份礼

  장삼은 그에게 선물을 하나 주다.

  上述例句(3)中是体现 “将O2给O1”的双宾语句。张伯江认为“给予”类双宾语句在实际语言的统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此类句型可以说是双宾语句的基本意义。朱德熙对于“给予”类的意义作了如下解释。

  【1】 存在着“与者”(A)和“受者”(B)双方

  【2】 存在着与者所予亦即受者所受的事物(C)

  【3】 (A)主动地使(C)由(A)转移至(B)

  以朱德熙所解释的“给予”的意义为基础,可以看出例句(3)中作为S的“张三”,将自己所有的O2“一份礼”,通过“送”的动作,变换为O1“他”的东西。因此作为S的“张三”为“与者”,即动作的行为人施事,作为O1的“他”是接受O2的受者,也叫“与事”,作为O2的“一份礼”是变化的对象,也叫受事。如果以S为出发点的话,作为事物的O2变化的方向为外向,S是行为的起点,O1是行为的终点。

  O2

  S-----------------------------------------------------------------à O1

  S: 施事(与者),行为的起点

  O1:与事(受者),行为的终点

  O2:受事(事物)

  2. 汉语中“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4)我买了小王一只鸡

  나는 소왕에게서 닭 한 마리를 샀다.

  上述例句中是具有“S从O1那获得O2”意义的“获得”类双宾语句。在这种体现“获得”含义的双宾语句中O2作为O1的领属物,O1与O2形成了领属关系。朱德熙对于“获得”的意义作了如下解释:

  【1】 存在着“得者”(A)和“失者”(B)双方

  【2】 存在着得者所得亦即失者所失的事物(C)

  【3】 A主动地使C由B转移至A

  以上述说明的“获得”的意义为基础,例句(4)中,作为S的我,通过“买”的行为,从作为O1的“小王”那,获得了O2“一只鸡”。结果是“买”这个动作发生以后,原本属于O1“小王”的O2“一只鸡”成为了S“我”的所有物,因此S是获得事物C的“得者”, O1是失去事物C的“失者”。 即“我”是“买”的行为人也是施事,O1“他”是O2的原所有者,也是提供者及与事,O2是使之发生变化的对象即受事。如果以S为出发点的话,事物的变化方向为内向,O1是行为的起点,S是行为的终点。

  O2

  Sß----------------------------------------------------------------- O1

  S: 施事(得者), 行为的起点

  O1:与事(失者),行为的终点

  O2:受事(事物)

  三.韩国语中表示“给予”类的双宾语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汉语中表示“给予”的双宾语句举例如下:

  (5)这次省里又奖了她三万元。

  (6)告诉你一件好事。

  表示“给予”含义的动词有“给、送、教、许、输、交、还、赔”等。这些动词都可以构成双宾语句。

  (7)他给过我钱

  그는 나에게 돈을 주었다.

  (8)保险公司赔偿这家出租公司两万块钱

  보험회사는 이 임대회사에 2만원을 배상했다.

  汉语双宾语句中的O1大部分由如例句(7)中出现的人称代词,体现人的有生名词来充当,也可以如(8)中体现组织、机关、团体的一般名词来充当。O2大部分是由体现非限定性的“数+量+名”来充当,一般不由单独名词来充当。并不是说单独名词不能做O2,因为在这类文章中具有粘着性,所以一般在更大的统辞环境中使用,而作为独立成分构成文章的可能性不大。陆俭明提到在表示“给予”的双宾语句中,如果O1不是人称代词而是名词的话,O2不带有数量词的话,是具有粘着性的。因此例句(9)b不能单独构成文章,通常是像例句(9)c那样在更大的统辞环境中使用。

  (9) a. 送学校一幅油画

  학교에 유화 한 점을 보낸다.

  b.?送学校油画

  c.送学校油画的是九八年的毕业生

  학교에 유화를 보낸 사람은 98년 졸업생이다.

  四.韩国语中表示“获得”类的双宾语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在汉语中可以表示“获得”含义的动词有:“偷、拿、收、征、征收、要、吃、喝、抽、花、浪费、耗费、戴”等。

  (10)中国队赢了日本队两个球。

  汉语中“吃”类动词原来并不具有“获得性”意义,但如果它们应用在“失者”双宾语构造中,就获得了“获得性”含义。韩国语的动词不具备这种功能。

  (11)吃李娜一个苹果。

  이나의 사과를 한개 먹었다.

  (12)浪费国家不少财务。

  나라의 재물을 많이 낭비했다.

  能带失者宾语的动词是具有“获得性”意义的“得义”动词。经常使用的韩国语动词有“가지다, 얻다, 접수하다, 인수하다, 빌다, 빌리다, 걷다…”。经常使用的汉语动词有“偷、拿、收、征、征收、要、赚、赢、诳”等。

  与例句(12)相对应的韩国语构造大部分是单一的宾语构造。汉语中的失者宾语在韩国语中由领属性宾语充当。

  汉语中由“抢、夺、缴获”等本身具有“获得性”动词构成的失者宾语结构在韩国语中与两种构造相对应。

  (13) a. 我们缴获日本鬼子三架机枪。

  b. 우리는 일본놈에게서 기관총 석정을 로획했다.

  c. 우리는 일본놈의 기관총 석정을 로획했다.

  例句(13)b是双宾语构造,其中“일본놈”是失者宾语。例句(13)c是单一的宾语构造,其中“일본놈”是领属性定语。

  在长期的语言生活中,各民族人民赋予了各自语言词汇独特的色彩。所以即使表面看起来彼此对应的词汇,也可能具有其他意义的特征。这是在两种语言构造中出现不对称现象的原因之一。例如汉语中“偷”的表面意义虽然与韩国语中的“훔치다”相对应,但汉语中的“偷”包涵“获得性”意义,而韩国语中的“훔치다”只具有动作性意义。所以汉语中的“偷”可以构成失者双宾语构造。

  (14) a. 我偷了他五十元钱。

  b. 나는 그의 돈을 50원 훔쳤다.

  c. * 나는 그게게서 돈을 50원 훔쳤다.

  本文分别考察了韩国语与汉语中 “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韩国语“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希望对双宾语句的研究贡献一点力量,在韩汉翻译实践中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 《표준국어문법론》, 남기심.고영근,탑출판사,1998

  [2].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商务印书馆,2001

  [3].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之类结构的性质》,陆俭明, 中国语文(第四期),2002

  [4].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式》,张伯江,中国语文(第三期) ,1999

  作者简介:崔志华(1981.9~),女,吉林省集安市,通化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朝汉对比
  语言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当代语言学》为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性刊物之一。它是由《国外语言学》易名而来,而《国外语言学》又是从《语言学资料》(系《中国语文》附属刊物)和《语言学动态》发展而成。几番易名反映了几代学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探索过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5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