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研究生怎么发表论文“老丈”可尊称平辈成年男子

发布时间:2014-10-17 14:24:36更新时间:2014-10-17 14:25:17 1

  摘 要:“老丈”一词,通行词典都解释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近代汉语里,“老丈”还可用作对平辈成年男子的尊称,平辈成年男子可以是年轻的,也可以是年长的。“丈”也有类似用法。

  关键词:研究生怎么发表论文,老丈,尊称,平辈成年男子

  “老丈”,《汉语大词典》释为“旧时对年老男性的尊称”,《辞源》(修订本)释为“对老年男子的敬称”,《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释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其他辞书也众口一词,似乎这个词意义单纯而明确,没有什么疑问。

  在近代汉语里,“老丈”除了用来尊称老年男子外,也可用来尊称平辈成年男子。例如:

  (1)自家姓钱名伯济字白木,浙江宁波人氏……二十一岁举了贤良方正,却选着安庆府桐城县知县……今已到芜湖地方,有一所酒店在此,且自饮酒则个。(与诸相见介)敢问老丈高姓尊号?(诸)学生姓诸,名文止,字君郁,苏州吴县人氏。敢问长兄尊姓大号?(钱)学生姓钱名伯济,字白木,浙江人氏。(诸)公干?(钱)学生去岁举着贤良方正,选了桐城县令,便道至任。(诸)却是官人了。(钱背云)闻得苏州秀才极富才极高,不免灌他几钟酒儿,与他说些前皇后代,偷他几句。到桐城县去和那些文人们说也好看相。(对诸云)贵处人才济济,甲于海内。学生僻处荒陋,虽侥幸了,终是枵腹,有恁么名人古书放稿行卷,老丈讲说些儿,学生洗耳愿闻。(诸)老丈此言莫非过于谦乎?(明朱葵心《新刻回春记》第三折)

  从“二十一岁举了贤良方正”“去岁举着贤良方正”可知,钱伯济时年二十二岁。而诸文止是“苏州秀才”,也当是个青年人。两人互称“老丈”。

  (2)(小生)……(指生介)因甚君家独泪涟,就中难辨。二丈是会试来的么?(末)是。(小生向生介)老丈高姓大名?(生)小弟于娟。(小生)莫不是叔夜么?久慕大名,时诵尊制。(生)老丈上姓?(小生)胥表。(生末)原来是胥长公。(小生)此位上姓。(末)李节。(小生)是李贞侯。(清袁于令《西楼记》第二十六出)

  第八出提到,于娟十九岁。胥长公也是年轻后生。两人互称“老丈”。

  (3)冯外郎道:“小弟一时误听小价、老母与房下,道奶娘频来,事有可疑,得罪了老丈。”杜外郎道:“老丈,小弟如今说过也罢了。只是才方说误听阿价与内人,差了。我们全凭着这双眼睛识人,全凭着肚里量人,怎么认不出老杜不是窝盗的?量不出老杜不肯纵人为非的?……凡人多有做差的事,大丈夫不妨直认,何必推人?”(明梦觉道人、西湖浪子《三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回)

  冯外郎与杜外郎同为处州府的书吏,杜外郎“妻王氏生有一个儿子,因少乳,雇一个奶娘金氏”,可见他年纪不大。冯外郎与杜外郎互称“老丈”。又,吴士勋、王东明主编《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老丈”条:“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三》19回:‘事有可疑,(小弟)得罪了老丈!’”义例不合。

  (4)龙生道:“休得取笑。今日请老丈到来,不为别事。”白生道:“求见教。”龙生道:“争奈寂寞,意欲觅个姻缘。”白生道:“此事小弟时常在心,但不知谁家女子可以相匹?”龙生趋近指内说:“就在此间。”白生道:“是了是了。这老先生又是令先尊的同僚,他的令爱又是通家兄妹。婚媾甚宜,必然见允。”龙生道:“此事全仗老丈执柯,小弟只怕此事不谐。”……龙生道:“老丈进去,小弟看个朋友,回来领教。”(清无名氏《蕉叶帕》第五回)

  龙生父母早丧,由父僚胡招讨抚养长大,看上了胡公之女弱妹,请白生作伐。白生是龙生“故知”,年龄当与龙生相仿。这里龙生称白生为“老丈”。

  (5)陈大郎道:“小可欲邀老丈酒楼小叙一杯。”那人是个远来的,况兼落雪天气,又饥又寒,听见说了,喜逐颜开。连忙道:“素昧平生,何劳厚意?”陈大郎捣个鬼道:“小可见老丈骨格非凡,心是豪杰,敢扳一话。”那人道:“却是不当。”口里如此说,却不推辞,两人一同上酒楼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陈大郎是个年轻人,“那人”是山寨大王乌将军,年龄不详,但与陈大郎是平辈人。

  (6)席间,景节看那贾龙,一貌堂堂,便把言语说他道:“小生仰窥老丈,器宇不凡,身兼武艺,何不立身朝庙,轰轰烈烈,建些功业,名垂不朽,而愿为此屈身丧节之事乎?”贾龙便称谢道:“多承先生指教……小可因为匪人所陷,失身于此。急欲弃邪归正,奈一时无便可乘。故此苟延性命,亦觉老大徒伤。”景节道: “容小子到京,对家尊说来。若遇便时,当为老丈作招安计。”……翌王亦对贾龙道:“小子在此,荷蒙老丈覆庇,心感不尽。”(清墨憨斋《醒名花》第五回)

  贾龙也是绿林大王,年龄不详,与景节、翌王当是平辈人。

  (7)(黄达)正自踌躇未决,忽报泗州太爷来拜,传进帖来,上写着眷生的称呼。原来这知州也是吉水人,平日相善,相见坐下。知州道:“河台特取老丈来,以大事相托,想定有妙算。”黄达道:“河台意欲于湖心建堤,隔断淮、黄之水,岂非挑雪填井,以蚁负山?何得成功!着晚生奔走巡捕则可,河台竟将此事放在晚生身上,如何承应得起?”知州道:“老丈高才,固为不难;但此公迂阔,乃有此想,可笑之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4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