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内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主办:长江大学,周期:双 月,出版地:湖北省荆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673-1395,国内刊号CN42-1740/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78。
[摘要]历史文献中,19世纪中叶康区中部瞻对地区的一位名为工布朗吉的土司的形象经历了从一个惹人生厌的幸福与和平的破坏者到悲剧性的农奴起义领袖,再到追求私利的军阀的过程。工布朗吉形象被建构的过程说明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一个复杂和矛盾的过程,意识形态的侧重点、官方文件的倾向、当代政治的语境以及当时学术研究所关心的问题都对工布朗吉形象的建构施加了影响。历史叙述依靠当时流行的叙事方法在一个叙事结构中来塑造历史人物。而这些叙事结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陕西省内职称论文发表,工布朗吉,土司,形象,建构,历史评价
十九世纪中叶,康区中部瞻对地区的一位名为工布朗吉的土司通过武力扩张,占领了大片邻近土司的辖区。而且他的崛起也是对清廷和拉萨的噶厦政府权威的一种挑战。1862年他控制了川藏大道,梗塞了邮路,并阻滞了驻藏官兵粮饷的运送。就西藏噶厦政府而言,工布朗吉对康区的控制严重影响了川藏茶叶贸易,同时,由于他持反佛教的立场,他对噶厦政府的威胁尤为严重。噶厦政府于1863年初派兵进剿工布朗吉,最终以后者失败而告终。①
1865年击败工布朗吉后,通过任命藏语称为“梁茹基巧”的驻瞻藏官,拉萨当局得以将其统治延伸到瞻对地区,并对其它康区施加影响。由于并不是所有土司都欢迎拉萨当局替代工布朗吉来对该地区发号施令,驻瞻藏官的进驻使得康区各土司间原本已经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而且,这也损害了清廷和拉萨当局间的关系。因此,康区的各种势力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导致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在该地区出现了一场统治危机。这也影响了卫藏地区总的局势,而且使得清廷对康区的统治更为松散。所以,“瞻对问题”,尤其是工布朗吉及其领土扩张不仅是清廷决策者及封疆大吏关注的重要事宜,而且也是历史学家和学者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主题。
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史学对工布朗吉形象的构建差异非常大,有人将其尊为英雄,有人又把他描绘成一个恶棍。后来的历史学家对他的态度却是矛盾而又摇摆不定的。基于现有的藏文、汉文及英文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本文将探讨工布朗吉的形象构建。尽管本文的重点不是将工布朗吉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评价,或讨论他的领土扩张活动,但当我们评论有关记述时,也能阐明这些问题的某些方面。希望本文能就我们对评价这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所涉及的诸多方面的知识有所补充。
一、汉文文献及汉族史学家对工布朗吉形象的构建
有关工布朗吉的汉文文献数量众多,包括清朝官方文档、民国时期出版的史学研究论文以及受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影响的史学家的作品,但每个时期史学家对工布郎吉的形象塑造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对工布朗吉的传统看法
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研究和写作模式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而,清廷的决策者、封疆大吏及史学家们自然将扰乱秩序视为最严重的罪行,并将叛乱视为十恶不赦的大罪。他们也赞颂和谐的社会关系,并要竭力显示当政王朝的伟大。因此,官方汉文文献及传统的汉文历史作品称工布朗吉为“恶贼”及“残暴的恶棍”并不足为奇。传统的历史研究对反抗当权者的人所持的偏见决定了历史论著中的叙事方式――叛逆者总是被描绘为暴虐人民的不肖之徒。同时,这也决定了有关论述中所用的语气及语言风格。《清实录》中所记载的清朝封疆大吏的有关奏折及皇帝的谕旨都反映了这些偏见。
道光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五日(1848)成都将军裕成及川督琦善上奏的有关工布朗吉早期活动的奏折称:
中瞻对野番工布朗结,负固不法,出巢滋事,先后抢去上瞻对、下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