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15 09:41:41更新时间:2014-06-15 09:42:32 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以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学术研究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倡导学术观点创新、学术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努力为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搭建理论平台。在办刊上注重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既倾心探索学术理论,又密切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学术热点,关注理论前沿,走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以高雅的学术品位和严谨的学风,在学术界和期刊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数量经济理论及应用"等特色栏目和"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政府治理"等专题栏目,面向国内外学者征集优秀稿件,努力把特色专栏办成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根据学术热点和时代特点不断推出专题栏目。学报遵循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倡导潜心钻研,实事求是,厚积薄发的严谨学风,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不仅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还多次获得各种期刊奖项。1995年在首届全国社会科学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提名奖";1999年、2002年连续两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多年来连续获得"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和"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的荣誉称号;2004年在"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期刊。尤其是在教育部启动的名刊建设工程中,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于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

  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在著名教育家、东北人民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创办的。创刊时刊名为《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匡亚明校长在创刊号上亲自撰写了题为《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工作》的发刊词。《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由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委员会编辑出版季刊,首任主编是著名经济学家关梦觉教授。1958年,东北人民大学更名为吉林大学,《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也从1958年第3期起更名为《吉林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出版季刊至1960年第3期。1960年第4期起易名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出版季刊至1964年。1965年休刊一年。1966年易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继续出版季刊,由吉林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主编由吉林大学副校长何礼同志兼任。但由于受"文革"的干扰,1966年只出版1期。1967至1972年停刊6年。1973年学报复刊,刊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出版季刊至1974年底。1975年,《吉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确定为中共吉林省委的理论刊物,易名为《理论学习》,由理论学习编辑部编辑出版双月刊至1976年底,1977年改出月刊一年,1978年又改出双月刊。从1978年5期起,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双月刊至1979年底。从1980年第1期起改为现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出版双月刊至今。

  学科研究领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本刊注重反映本校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政治学、哲学、法学、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日本、朝鲜、俄罗斯、美国问题研究等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着眼于应用科学,积极反映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

  投稿指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征稿启示

  近一段时间以来,本刊编辑部发现有人以本刊名义征稿,特此声明: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征稿和出版。任何未经本刊编辑部之征稿、出版行为均属非法。请广大读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并向本刊编辑部举报此类非法行为。

  本刊实施匿名审稿和三审制相结合的审稿制度。请作者配合我们将与作者有关的信息单附1页:(1)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单位、职称、职务、学位。(2)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3)作者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

  按编排规范对作者的来稿有如下要求:?

  1.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300字以内的摘要,3-8个关键词。?

  3.该论文若为基金项目,请注明名称、批号。?

  4.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请写在当页地脚,用数字加圆圈标注置于说明文字后,以区别于参考文献。?

  5.参考文献以在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置于方括号中,列于正文末。正文中同一文献如出现多次,用同一序号标示,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和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论文集中析出文献需写出起、止页码);(2)期刊,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4)电子文献,请标出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日期;(5)外文文献所列项目和次序与中文文献要求相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3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