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西南交通大学与东南大学共同协办,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服务的学术性期刊。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沈志云教授任名誉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东南大学邓学钧教授任主任委员,长安大学陈荫三教授任主编。本刊编委皆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都是交通运输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性刊物。内容涵盖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理运输,刊登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及控制等主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校师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已进入Ei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鉴定为中国综合性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投稿须知】
1、摘要应写成报道式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采取第三人称表述,重点报道论文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论文所得出的具有独创性的具体结果和结论,研究目的用一句话概述即可。但研究结果和结论必须详细、具体,但领域内专家和学者共知的内容不能写入摘要。
2、要写好论文的引言,引言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要求作者不要在引言中表述论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用很大篇幅表述论文的研究目的。作者在引言中应概述前人在该领内所做的相关工作,提到他人的工作时应给出参考文献,并按引用的顺序,在引言内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并按相应的顺序把参考文献列在文后。在概括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指出本论文所研究的工作与他人的异同及本论文的重点,并指出本论文期望在哪些方向上取得成果和破。引言应是作者进行课题研究时,进行调研和课题论证工作的概括和总结,这种写作方法言之有据,更能令人信服,引起读者的注意。
3、在正文中的图表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给出图名和表名,并请作者一定给出英文图名和表名。
4、写好论文的结论,结论是论文的点晴之笔,是对论文所研究内容的一个概括总结,在结论中应指出本论文的独创性结果及存在的局限,并指出本文所研究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便他人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5、文后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一定要全。如果是著作,应包括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如果是期刊论文,应包括著者、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如果是论文集中论文,应包括论文著者、论文名、论文集编者、论文集名、论文集出版地、论文集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如果是学位论文,应包括著者、论文名、学位授予单位名、论文集保存单位名、答辨年;如果是专利文献,应包括专刊申请人、专利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如果是技术标准,应包括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除著作外(考虑到有的著作没有英文名),其他文献请作者一律用英文著录,如引用《交通运工程学报》2001年第1期沈志云院士的论文,著录格式如下:[1]SHENZhi-yun.Dynamicinteractionofhighspeedmaglevtrainongirdersanditscomparisonwiththecaseinordinaryhighspeedrailways[J].JournalofTrafficand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2001,1(1):1—6.
6、本刊收到作者稿件后,会给作者回执,回执上有收到日期及论文编号,作者收到回执3个月后,可致电、致涵本刊编辑部,查询稿件录用情况,6个月后如未收到本刊通知,可自行处理。
7、来稿请打印一式两份,可附软盘,也可通过E-mail将文件传送至本刊。请作者一定自留底稿,方便修改。
8、本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万方数据股份公司鉴署出版光盘及上网协议,本刊支付给作者的稿费已包括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用。
【杂志范例】
2013年4期
1.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特性张翛,胡圣能,赵鸿铎,赵队家
2.环保型长效自融冰雪路面涂层试验姚运仕,陈团结,向豪,王保磊,蒋松利
3.冻结速度对冻融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周志军,杨海峰,耿楠,叶万军
4.桥隧过渡段重载车辆冲击响应分析巢万里,李绪梅,王星华
5.基于加权法的桥梁冲击系数计算方法周勇军,蔡军哲,石雄伟,赵煜
6.地铁隧道橡胶浮置板轨道纵向连接理论研究徐庆元,范浩,孟亚军,周小林,施成华
7.客车转向架回转阻力矩特性石怀龙,邬平波,罗仁
8.车辆悬挂弹簧故障检测的能量传递特性比较法丁建明,林建辉,赵洁,黄晨光
9.基于AR模型的接触网脉动风场与风振响应李瑞平,周宁,张卫华,梅桂明
10.柴油公交车燃用不同替代燃料的排放特性谭丕强,李洁,胡志远,楼狄明
11.换乘行为影响下的城市公交配流算法曾鹦,李军,朱晖
12.机场群运行方式下的航班时刻与频率优化模型吴刚,夏洪山,高强
13.基于指数平滑法和马尔科夫模型的公路客运量预测方法芮海田,吴群琪,袁华智,冯忠祥,朱文英
14.物流联盟协同创新的两阶段动态激励模型唐志英,周德苏,叶怀珍
15.动车组年度高级检修量预测方法李燕,张惟皎,贾志凯
16.UML-HLA协同建模方法及其在多车仿真中的应用上官伟,刘朋慧,蔡伯根,邵泳哲
17.过饱和状态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综述李岩,赵志宏,李鹏飞,黄身森,陈宽民
2014年2期
1基于光纤光栅测试技术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实测董泽蛟,李生龙,温佳宇,冷真1-6+13
2水泥稳定沥青路面铣刨料力学性能分析林通,邝宏柱,胡力群,焦生杰,宋世杰7-13
3临近既有线基坑支护影响因素的正交分析沈宇鹏,王辉煌,荆鹏,田亚护,付小雁14-20
4膨胀土边坡浅层破坏稳定性分析肖杰,杨和平,李晗峰,唐咸远21-27
5基于熵值理论的泥石流评价因子选取王英杰,王磊,荣起国,熊东28-33
6高速列车制动盘泵风效应分析左建勇,罗卓军34-40+74
7曲线工况下跨座式单轨走行轮侧偏刚度对轮胎磨损的影响文孝霞,杜子学,左长永,梁志华,赵大毅41-48
8受电弓主动控制综述鲁小兵,刘志刚,宋洋,韩志伟49-61
上一篇:铁道工程学报杂志
下一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