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大学学报》是由牡丹江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号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月25日出版。本刊自1992年创刊以来,秉承“繁荣学术,服务社会”的宗旨,以塑大学精神,为教学、科研提供理论支持为己任,发扬务实、求是、创新、进取的精神,注重发现与培养学术新人,倡导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融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应用性、经验性与可操作性为一体,发表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论文。目前与全国三百多家学报建立了长期交流、研讨关系,同时与俄罗斯远东大学、乌苏里斯克师范学院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2007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牡丹江大学学报》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为地方服务的特性,吸引了大批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人员投稿,为地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本刊自创刊以来,锐意进取、孜孜以求,不断汲取知名学报的办刊经验,形成了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学术期刊类评奖活动中,荣获多项荣誉,其中,1999年被全国市属大学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学报”,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10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1999年被全国市属大学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学报”,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10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文艺学研究、语言学研究、科技理论与实践、经济与管理、法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
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牡丹江大学
国际刊号ISSN:1008-8717
国内刊号CN:23-1450/G4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牡丹江大学学报
现用刊名:牡丹江大学学报
创刊时间:1992
【投稿须知】
1.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纯文字稿件控制在5000字以内,含图表稿件控制在4版以内,题目不要超过20个字。有各种立项课题的论文应在来稿中注明(包括项目编号)。作者应在论文标题下标明工作单位全称(学校标到系)、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并在文后附上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以及研究方向)、联系电话、邮寄地址、E-mail地址。
2.论文应有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属报道性文摘,200字左右,宜采用第三人称,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标注3~5个。
3.外文、符号、数码要求工整清晰,对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应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属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在表达量值时单位一律使用国际符号,用正体。
4.插图应有图号、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且有表序和表名。
5.参考文献须在文中作标引,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编排。常用的几种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外文可缩写),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码: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研究报告[R],标准[S]。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磁带[MT],磁盘[DK],联机网络[OL],如网上电子公告标识为[EB/OL],联机网上数据库标识为[DB/OL]。
6.投稿方式:采用网上邮箱投稿,作者在邮箱“主题栏”中应标注“投稿”字样。
7.请勿一稿两投。来稿不退还,请自留底稿。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两个月未收到本刊决定刊用的通知,可将该稿件另投其他刊物。本刊拟用稿件的“录稿通知”将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到作者邮箱。
8.本刊对来稿可做文字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件上注明。
9.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录,敬请撤稿。
10.文章如有抄袭,一旦查出,文责自负。
【杂志目录】
2013年12期目录
1简析玄武门之变中江南士族活跃的身影解洪兴朱富春3-5
2政治事件与知识分子观念的变化——以“五四”前后陈独秀经济思想的转变为中心刘巍6-8
3试析张相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成果与特色顾洪李国庆9-11
4人对自然的支配源于人对人的支配——布克金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探究陈虹12-14
5《蘐园随笔》所见徂徕之“道”思想赵熠玮15-17
6“社会美”范畴的界定张聪18-20
7诗与生活——读《21世纪诗歌精选》年慧敏21-23
8陶渊明《饮酒》诗意象上的互文性研究张琦24-25+28
9从明杂剧到小说《西游记》看铁扇公主形象之演变陈晓梅26-28
10战争的毁灭与人性的救赎——2009年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琳恩诺塔基戏剧《毁灭》评介朱丹29-31+51
11利用合作原则探讨美剧《生活大爆炸》的言外之意——以Mrs.Wolowitz角色为例冯小玮32-34
12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假日》王喆35-37
13李光洙长篇小说《无情》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王金霞38-39
下一篇: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