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杂志

发布时间:2014-05-12 16:18:20更新时间:2014-05-12 16:19:01 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56年。该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及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文,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依据办刊宗旨及专业分工出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学术质量,刊发能代表学科水平、反映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学科研究中起到促进作用的文章。

  1999年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民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核心刊物、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源刊”。2000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评为“全国中心核心期刊”;被教育部列为“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入选期刊,被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在200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全文转载量排名第20位,在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第6位。由北京大学2000年6月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排序,本刊在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中引居第10位。2001年度本刊再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全文转载量排名第14位,在全国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4位。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同年,我刊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转载量排名第14位,在全国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4位,在省属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1位。2003年,本刊获中国学术期刊编委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委会颁发的《CAI-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我刊再次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并被编入北京大学去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现在我校文科学报已经同全国大部分高校学报建立起经常性的交换关系,地域包括台湾和香港;刊物的发行量也连年上升,目前已发行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山东省优秀期刊

  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

  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源刊

  全国中心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ISSN:1001-5973

  国内刊号CN:37-1066/C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山东师院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现用刊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栏目设置

  主要刊登文学、史学、哲学、经济、教育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投稿须知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4、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推荐作者来稿时提供电子软盘,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信箱及QQ。以便我们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5、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一册,以供用途。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2期

  1.以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志晓,ShangZhixiao

  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实践特色高继文,赵纪梅,GaoJiwen,ZhaoJimei

  3.鲁迅早年对科学僭越的“时代病”之预感温儒敏,WenRumin

  4.论《废都》《白鹿原》性叙述中的性别政治刘传霞,LiuChuanxia

  5.新历史主义的立场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深层原因探析李钧,LiJun

  6.中国新文学史论纲(上)施龙,ShiLong

  7.中国新文学史论纲(下)傅元峰,FuYuanfeng

  8.忧喜是心火荣枯是眼尘——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解分析韩立新,HanLixin

  9.帝国法与近代早期德国的宗教关系(1517-1648)高宗一,GAOZongyi

  10.试论中国古代王朝宗室的构造特征刘军,LiuJun

  11.教育哲学的存在方式刘庆昌,LiuQingchang

  12.作为道德教育理论框架的自由主义:前景与问题德怀特·鲍伊德,DwightBoyd

  13.莒文化源远流长尹盛平

  14.从莒地出土两周十四国金文看莒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孙敬明

  15.大汶口陶罍文字及其相关问题蔡运章

  16.我国政府网络沟通的问题与对策李秀忠,LiXiuzhong

  17.戴维森的融贯论与麦克道尔的评估王增福,WangZengfu

  18.系统科学方法视域下的钢琴演奏理论王海波,WangHaibo

  19.拓展和深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严家炎,YanJiayan

  20.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创新的点、线、面、体黄修己,HuangXiuji

  21.中国现代文学是最佳学科名称冯光廉,FengGuanglian

  22.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朱德发,ZhuDefa

  2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多重文化身份刘建军,LiuJianjun

  24.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向度万光侠,WanGuangxia

  25.劳动者的解放之路——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张辉,ZhangHui

  2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转换马永庆,MaYongqing

  27.论文学批评的荣辱观核心价值取向的构建张利群,ZhangLiqun

  28.神性信仰与当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以北村为例王洪岳,WangHongyue

  29.通识教育视域内的德育功能蒋晓侠,李松林,JiangXiaoxia,LiSonglin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3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