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梧州学院学报杂志

发布时间:2014-05-10 15:47:56更新时间:2014-05-10 15:48:25 1

  梧州学院学报的前身是1991年创刊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7年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从2007年第1期开始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本刊系梧州学院主办和主管的省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中第1、2、4、5期刊发人文社科类文章,主要栏目有: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文化与艺术、教育与教学;第3、6期刊发理工类文章,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教学研究等。

  【办刊宗旨】

  培育民族精神,推介名家新论,追踪学术前沿,扶持新人新作,突出岭南特色,研究区域经济,面向国际和全国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公开发行。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系广西大学梧州分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季刊。向全国企业、院校及社会各界公开发行。本刊开设的基本栏日有: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教育研究改革,教学探微,财经研究,企业管理,学校管理研究等。欢迎广大企业、校友、各院校师生及专业人二亡惠赐佳稿,踊跃订阅。

  本刊致力于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术创新与交流,特别欢迎研究地方经济和处在学术前沿的有独到见解的原创性稿件、基金项目论文。,对这类稿件我们除优先刊发、稿酬丰厚外,还向国内外权威性文摘报刊力荐。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期刊名称:梧州学院学报

  主管单位:梧州学院

  主办单位:梧州学院

  国际刊号ISSN:1673-8535

  国内刊号CN:45-1352/Z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现用刊名:梧州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91

梧州学院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文化与艺术、教育与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

  【投稿须知】

  1、来稿篇名不得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二、三……;(一)、(二)、(三)……;1、2、3……;(1)、(2)、(3)……;1)、2)、3)……不宜用①、②、③……以与注号区别。

  2、来稿请于正文之前署名之后加写200字以内的文章摘要和3—8个关键词。摘要要求概括性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观点、方法及得出的结论等主要信息且用第三人称表述,不加注释和评价性文字。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还应写上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并在文末加写英文篇名、摘要和关键词。

  3、引文务必准确无误,并注明出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注号采用①、②、③……。参考文献置于注释之后,注号采用¨]、[2]、[3]……。注释依次标明:注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版次(第一版不标注)、页码。参考文献依次标明:注号、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期次、页码。

  4、文中用到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5、来稿一律用16开方格稿纸工整誊写,、一般以在3000—5000字内为宜。打印、复印稿字迹要清晰,行距不要太密。来稿末尾要标明作者工作单位、职称职务、出生年月、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如用笔名发表,要写上真实姓名及详细通讯地址。

  6、来稿两个月内如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可另行处理,请勿同时一稿两投。本刊对来稿一般不予退还,请自留底稿。

  7、来稿文责自负。但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愿意修改,请予注明。来稿一经本刊发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两册。

  8、来稿请寄学报编辑部,勿寄给个人。

  9、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T:J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杂志目录】

  2013年5期目录

  1.中国荔枝的发祥地和汉代进贡地考析黎军,LiJun

  2.对梧州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考唐峰陵,毛廷贵,TangFengling,MaoTinggui

  3.接包方视角下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刘丽

  4.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广西14地市面板数据罗力强,李彦,李俊强

  5.存在论视域下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茌良计,ChiLiangji

  6.略论东盟法律研究中的支援意识陶斌智,TaoBinzhi

  7.诉前环节非法证据排除检察监督机制探究王世楠,WangShinan

  8.中庸文化思想与司法正义研究衣仁翠,YiRencui

  9.“晚唐诗热”:1930年代新诗的独特现象罗小凤,LuoXiaofeng

  10.李白《将进酒》英译之“三美”比较任永刚,刘玉红

  11.谈邓邦述的《书衣杂识》周欣,赵曜曜,ZhouXin,ZhaoYaoyao

  12.论媒介化环境的形成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覃华巧

  13.从李商隐的干谒诗看其人格的复杂性和悲剧色彩黎家延,LiJiayan

  14.《金瓶梅》出现的历史动因与文本价值探究程海权

  15.“百城赋”的时代意义及创作得失李光先,LiGuangxian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3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