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同舟共进杂志

发布时间:2014-04-30 16:26:30更新时间:2014-04-30 16:26:59 1

  《同舟共进》杂志1988年创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时政文化月刊,由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管、主办。杂志以开掘历史、聚焦现实、贴近社会、关注民生为宗旨,追求内容的思想性、可读性、冲击力、吸引力,风格的新颖、独特、敏锐、泼辣。

  近年来,《同舟共进》团结和汇聚一批高端作者,包括国内和境外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包括知名度极高的老专家和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锐,在海内外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2009年10月24日,《同舟共进》获“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之“年度媒体奖”。大奖组委会给《同舟共进》的颁奖词中说:这是一份鲜为大众所知的刊物,却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树立起了不可动摇的言论旗帜。

  《同舟共进》坚持理想,特立独行,对中国转型期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持续的论说,特点最为鲜明,立场最为清晰。2009年,《同舟共进》以大量锐利的评论文章,开掘历史、聚焦现实,继续“在别人停止思维的地方延续思维”。本届评论大奖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出版报、新浪网、中国周刊、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青年时报联合主办。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协办。这是迄今为止评论界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评审最为严格的年度奖项。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9年10月,《同舟共进》获“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之“年度媒体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题策划、同舟视点、议政论坛、前沿观察、公众话题、焦点关注、耳听八方、独家访谈等。

  期刊名称:同舟共进

  主管单位:政协广东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政协广东省委员会

  国际刊号ISSN:1006-3811

  国内刊号CN:44-1036/D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现用刊名:同舟共进

  创刊时间:1984

同舟共进

  【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请详细看。

  【杂志目录】

  教科书之思——葛剑雄:历史教科书的“底线”

  梁思慧

  (7)历史教科书的两个怪圈和两种叙事

  王晓渔

  (10)美国的历史教育有何特色

  程映虹

  (14)语文的重要功能是让学生热爱母语——访北师大教授张柠

  张天潘

  (17)中学语文:认知工具还是审美道具?

  周泽雄

  (19)做教材是门技术活

  南桥

  议政论坛

  (22)从三个层面完整理解中国梦

  邓聿文

  (23)“两会”:议决“国是”而非“国事”

  袁刚

  (24)“访贫问苦”不若“访正问义”

  张心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36587.html

上一篇:新东方期刊论文

下一篇:今日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