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

发布时间:2014-04-14 11:55:43更新时间:2014-04-14 11:56:19 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该校文科各系所以及校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文艺、编辑学等。还设有党建研究、书评等栏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哲学、论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文艺、编辑学等。

  投稿须知

  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ISSN:1000-2529

  国内刊号CN:43-1165/C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现用刊名: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创刊时间:1956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1、大标题不得多于20个字,标题下写作者姓名。

  2、姓名下为作者单位,如:(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3、写摘要,200字以内,浓缩全文精华。不得出现“本文”等介绍性词句。

  4、写关键字3-8个。

  5、将以上内容全部用英语写出,置于全文末。

  6、写出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7、文中图表必须有序号和图题或表题。如:表11996年出生人数统计表。尽量使用三线表。

  8、在首页地脚列出作者简介。如:作者简介:刘小里(1957-),女,回族,湖南邵阳县人,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9、文中引文出处应标明序号,出自著作的应标明页码。出自同一本书的引文用同一序号。如:“……占绝大多数”[1](p115)。

  10、参考文献统一置于文末,序号应与引文出处序号对应。具体格式为:

  (1)专著、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标题[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如为外国人所著,则在主要责任者前加国别,译者、卷数放在文献标题后。)例如:

  [1]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

  [3]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2)论文集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如:

  [6]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北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1-133.

  (3)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起止页码.例如: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

  [7]谢德稀.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02-25(10).

  11、写一式两分1000字左右的文摘一并交来,以便在大作发表。

  12、请同时交修改稿和磁盘,并注明所用软件名称,或者直接发送电子邮件到学报电子信箱,在电子信箱的主题上著名文章题目,作者简介和内容简介直接附于信件中。

  13、如属课题论文,请在首页地脚说明。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96BJL001).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6期

  1.时势之必需,学术之新境——谈谈开启语言生态伦理研究的重要意义与学理基础杨彬

  2.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潘世松

  3.谈谈语言生态规划及其原则冯广艺

  4.当下官场话语与生态文明建设祝克懿

  5.中国敬语生态伦理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刘超班,陈跃

  6.谁是朝鲜战争的胜利者?吴家庆,李风华,WUJia-qing,LIFeng-hua

  7.网络政治社团兴起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以新浪微博微群为例龙太江,周光俊,LONGTai-jiang,ZHOUGuang-jun

  8.中国共产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考察彭正德,罗绍松,PENGZheng-de,LUOShao-song

  9.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经验与长株潭选择卢爱国,LUAi-guo

  10.共和的变迁与法治的成长——一种国家形象的视角韩春晖,HANChun-hui

  11.住房体制改革与改善民生——以几种典型低收入群体为例陈成文,黄诚,秦继伟,CHENCheng-wen,HUANGCheng,QINJi-wei

  12.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孙建娥,王慧,SUNJian-e,WANGHui

  13.网络社会人际关系嬗变对政府行动的影响——以扩散性动员为视角朱海龙,彭鑫,ZHUHai-long,PENGXin

  14.组织公平感视角下高校教师薪酬水平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李军,刘曼,李汉,LIJun,LIUMan,LIHan

  15.后世对庄子形象之解读与重构李生龙,LISheng-long

  16.比较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李清良,夏亚平,LIQing-liang,XIAYa-ping

  17.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灾异说和新德运观丁四新,DINGSi-xin

  18.陈天华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战争思想彭大成,杨浩,PENGDa-cheng,YANGHao

  19.汉代师法·家法: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徐超富,苏慧雯,詹淑兰,XUChao-fu,SUHui-wen,ZHANShu-lan

  20.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小清新亚文化蔡骐,CAIQi

  21.社会现实、集体记忆和标签化报道的互动:“官二代”媒介形象的建构及其成因(2009~2012)张潮,张洁,ZHANGChao,ZHANGJie

  22.体育文化建设论纲刘湘溶,李培超,李艳翎,刘雪丰,LIUXiang-rong,LIPei-chao,LIYan-ling,LIUXue-feng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3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