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报》创刊于1957年。50多年来,她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肩负读者重托,为繁荣中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被业内专家和学者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第一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以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和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开展图书情报学学术研究和交流为宗旨,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专业学术性刊物。其任务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开展学术讨论,提高学术水平,促进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
本刊辟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事业发展·现代化建设”、“探索·交流”、“信息·动态”等栏目。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列,作为主体栏目,表明了她的学术性和理论色彩。坚持从严选稿,刊登文章质量普遍较高。所发表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发文中列为国家或部委研究课题的论文占有相当比重。据统计,从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图书馆学报》所发文章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国内图书馆学期刊中都位居第一。正因为她发表的文章学术水平高,观点新,在专业界影响大,所以被定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荣获国家期刊奖之百种重点期刊奖。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馆学期刊。被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检索期刊如《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图书馆文献》和《最新连续出版物题录》等收录。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图书馆学优秀期刊评比中,均被评为优秀期刊并名列前茅
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2003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馆学报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国际刊号ISSN:1001-8867
国内刊号CN:11-2746/G2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图书馆学通讯;图书馆;
创刊时间:1957
【栏目设置】
辟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事业发展·现代化建设”、“探索·交流”、“信息·动态”等栏目。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列,作为主体栏目,表明了她的学术性和理论色彩。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最新目录】
1.开放交流合作——国际图书馆发展大趋势吴建中,WuJianzhong
2.开放信息环境:学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定义与再造孙坦,SunTan
3.追寻著作权保护与权利限制的平衡——图书馆界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建议与期盼肖燕,XiaoYan
4.基于共现与耦合的馆藏文献资源深度聚合研究探析邱均平,王菲菲,QiuJunping,WangFeifei
5.移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前景分析付跃安,FuYue'an
6.云图书馆环境下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对策研究赵伯兴,方向明,ZhaoBoxing,FangXiangming
7.伊利诺斯州的信息革命:社群信息学视角凯特•威廉姆斯,赵丹丹
8.CommunityInformatics的“西学东渐”——期待与思考于良芝,YuLiangzhi
9.中国社区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分析赖茂生,樊振佳,张丽丽
10.保障中国农村社区ICT接入的自上而下路径——社群信息学的机遇于良芝,于斌斌
11.社会融入还是排斥?当微博遇到“新生代”农民工张鹏翼
12.变化中的中国乡土社交网络与信息流通的充权效果郑松泰
13.北京郊区“农家书屋”和信息通讯技术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田瑞
14.社群信息学在重庆:以中国铁路实名制网络售票为例霍然,魏群义
15.超越网游与控制,看网吧的社区接入角色邱林川
16.拓展服务的杭州图书馆数字三平台ChristopherPeterClark,粟慧,阮立
17.中国民间图书馆的多样化特征、信息化水平与其公共空间效用王子舟,尹培丽,吴汉华
18.信息科技在中国西部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中的作用阮炼,朱强
19.双城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图书馆如何服务社区魏志鹏,蒋国栋,牛托稳,邹际平,董小芬
20.社会资本、数字不平等与一项甘肃天祝的全球本土化社区ICT公益项目闫慧,周文杰,韩圣龙
21.基于读者借阅二分网络的图书可推荐质量测度方法及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李树青,徐侠,许敏佳,LiShuqing,XuXia,XuMinjia
22.基于网络用户情感分析的预测方法研究徐健,XuJian
23.国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特点及启示白冰,高波,BaiBing,GaoBo
24.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还是社会排斥——穆德曼公共图书馆社会排斥项目评介王政,洪伟达,WangZheng,HongWeida
25.作者指南
1.新点新视野新任务——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成人馆部分)评估定级标准解读李丹,申晓娟,王秀香,韩超,LiDan,ShenXiaojuan,WangXiuxiang,HanChao
2.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标准(少儿馆部分)释读胡洁,汪东波,支娟,李彬,HuJie,WangDongbo,ZhiJuan,LiBin
3.“百县馆长论坛”的历史意义李超平,LiChaoping
4.国外WebArchive研究与实践进展王芳,史海燕,WangFang,ShiHaiyan
5.CALIS机构知识库:建设与推广、反思与展望聂华,韦成府,崔海媛,NieHua,WeiChengfu,CuiHaiyuan
6.信息动态
上一篇: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杂志
下一篇:书法赏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