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评论是一本以各学科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编辑,在校博士生、硕士生等为读者对象的思想学术类文化书评刊物,分析研究全国书刊出版趋势,评论有重大影响的书刊,沟通出版者与读者的联系,报道书业界最新动态,探讨读者关心的热门话题。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前沿题域、主题书评、书评、书评研究、书界观察、阅读印象、好书辑要、思想旅行。
【投稿须知】
一、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系统、有新见的理论、学说均可讨论,特别是学科建设状况、发展态势综论、前沿问题、热门话题探讨尤佳。无论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的出版物,或文学作品以及大众读物,若有真实心得、独到见解,皆可自由评论;言之有物、清新活泼、文理俱佳者更需。
二、体裁不拘一格,理论探讨,学术随笔,宏大叙事,微观剖析,对话交流,座谈畅论……各呈千秋;但求争鸣学理、活跃学界。
三、文字可长,但勿逾八千言;长话短说,但下限三千字。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为便联系,请注明联系电话、传真或E-mail。
四、投寄本刊的文章,凡采他人成说,务必加注说明。在引文后加数码标识,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年份、页码排序;引文中的英文部分,专著(或期刊)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双引号内。作者自己的说明随文做注,加圆括号,用仿宋体标出。
五、本刊发表的稿件均为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寄来本刊的稿件实行三审定稿制。凡涉及国内外版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和有关国际法规执行。本刊刊登的所有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摘发、翻译,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六、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本刊拟定加入网络系统。与此同时,版权问题日趋凸显。为此,本刊郑重声明:如有不加入网络版者,请在来稿时注明,否则视为默许。本刊网络实名“中国图书评论”,是否为网络版登载,请自行登录查询。
七、稿件请径投本刊电子邮箱:chinabookreview@163.com;若寄打印稿,请附盘。本刊概不退稿,投稿三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奉稿酬和当期刊物两册。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ISSN:1002-235X
国内刊号CN:21-1035/G2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现用刊名:中国图书评论
【最新目录】
1.微博,怎样思想?周志强
2.信息动态
3.多重视野中的“80后”文学金理
4.“系统时代”中的欧美“80后”文学康凌
5.乱相取真:社会转型中的日本新生代作家概况吴岚
6.文学的“疗救”、纯文学、轻小说千野拓政,吴岚
7.“80后”的文学对话——霍艳访谈张悦然
8.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日本论”?王升远
9.被告席的比喻——读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书后袁一丹
10.战时下的文化触变:以梅娘为个案陈言
11.被隐去的中国艺术时胜勋
12.《银河启示录》是真正的科幻巨作吗?任冬梅
13.税收的选择:是自由还是奴役王大鹏
14.伪学术与乱指南——批评《英汉同源对比同解学习法——英汉同源说文解词》张霄军
15.章诒和“情•罪”小说系列的视角、人物形象及其他王长才
16.奇迹的时代——重读李约瑟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方笑天
17.为语言而战:我们该如何说话乔安•阿柯希娜,袁剑
18.人物、观念、思潮:2012年近代中国思想史阅读回顾韩戍
19.“幽灵批评”与批评的“幽灵”曾艳兵
20.晚明学域与观念交易——知识史视野中的“汉文西学”叶隽
21.从《翻译现代性》看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刘云
22.随清亡而消失的八旗子弟书宋月华
23.艺术史研究中的文献、图像与理论关怀樊达
24.追寻平民建筑的开山之作刘大馨
上一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论文
下一篇:中国信息导报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