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人文教育论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杂志

发布时间:2014-04-18 14:10:15更新时间:2014-04-18 14:10:49 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结合武汉大学的文科科研优势,主要开设有哲学、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等固定栏目,刊发的文章强调学术创见和理论深度,要求关涉学科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关注国家、教育部重大或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力求代表本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首届)

  全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湖北省社科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国际刊号ISSN:1671-881X

  国内刊号CN:42-1662/C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现用刊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创刊时间:1930

  主要栏目:哲学、历史学、中外语言文学、书评、书评·综述。

  投稿须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一、作者必须在文中提供的规范数据项

  首页内容包括:标题、基金项目的类别和编号、摘要、关键词和正文;不要出现作者的任何个人信息(见样本)。

  尾页内容包括:中文标题、作者署名、作者简介(包括学校、院或系、职称、博士学位、邮编)、英文部分(包括标题、署名、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以及具体联络方式(见样本)。

  二、关于论文字数每篇论文必须7500字以上,每版面1500字,即每篇论文至少5面以上;摘要200字以内,切忌写成内容简介;关键词3-5个。

  三、关于电子文本来稿要求一律用方正或Word排版,提供文稿的同时提供文章的电子文本。

  四、关于数字用法

  1、必须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公历年、月、日、时;中国民国纪年;日本年号纪年;记数与计量等。

  2、必须用汉文数字的情况:夏历;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惯用语;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五、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规范(见样本)

  1、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等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注释统一放于正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标于注释内容的右上方。

  2、参考文献的序号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标于引文后面的右上方;参考文献的起止页码用圆括号的形式列于正文中参考文献序号之后;相同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使用同一序号。

  3、参考文献按序号集中列于正文后的注释之后(如果有注释的话),序号左顶格。

  4、参阅某一文献而在正文中没有引用具体文字资料的文献,按序号集中列于前述被具体参引的文献之后。

  5、关于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共分为几大类:

  (1)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如果存在不同版本,注意一定要用最新版本,且引号内的原话不得有误,如样本的参考文献[1]~[5];

  (2)中文报纸:须在文中标明文章具体来自报纸的第几版,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6];

  (3)中文著作、中文期刊及外文著作的中译本: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7]~[10];

  (4)中文古文献: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11]~[17];

  (5)外文著作、外文期刊及外文报纸: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18]~[21];

  (6)中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2];

  (7)外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3];

  (8)中文档案: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4];

  (9)外文档案: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5];

  (10)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6];

  (11)网络文献: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7]。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5期

  1.关于元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程千帆,吴志达

  2.论程千帆著、吴志达修订的《元代文学史》欧阳祯人

  3.科举制度与明代诗文的式微薛泉

  4.乾隆帝、学政与试律诗安东强

  5.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家的辩证理论思维孙中原

  6.墨家逻辑的科学地位和当代价值杨武金

  7.析《墨经》当出后期墨家之手姜宝昌

  8.论墨家学说的当代性朱传棨

  9.莱布尼茨语言哲学的理性主义实质及其历史地位研究段德智

  10.试论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对后世哲学的影响陈默

  11.由由与善——论莱布尼茨理性神学的创世逻辑范志均

  12.二战后撒切尔政府区域政策改革分析毛锐,张晓青

  13.美、欧国际战略异同与北约协调作用汪滨

  14.从消费视角看世界历史农本向重商的转变李新宽

  15.近代中国城市民变的比较审视——以1908年汉口摊户风潮与1946年上海摊贩风潮为中心胡俊修,李静

  16.秦至清代湖北人口迁移特征析论宋传银

  17.伪满洲国时期的协和剧王桂妹,何爽

  18.庄子“体道”思想对古琴艺术的影响邹洁

  19.思入文本和时代的深处——评《直面生活本身——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汪信砚

  20.审美之度史识之维——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学术论坛综述张园

  21.中西封建制度比较研究的典范之作冯天瑜

  22.《封建主义:争论的新景观》——西方史学界讨论封建问题的一本新书吴遇

  23.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郭齐勇

  24.吴于廑先生硕博学位论文读后丁四新

  25.对周代社会形态及其演变的真知灼见——读吴于廑先生《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一书的几点体会徐少华

  26.站在高处看历史——从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的硕博论文窥其史识罗运环

  27.雏凤清声——青年吴于廑的中国社会史论胡治洪

  28.寻常的史料超凡的发现——吴于廑先生史学研究方法论的启示储昭华

  29.思能通贯学能副——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及其学术价值杨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renwenjiaoyulw/3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