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课题是必须要写课题申报书的,作为申报课题立项的书面资料,一般是由课题主办方提供模板。由于研课题的立项来源不同,所以课题申报评审书的格式、内容、规范和要求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下面也是给大家整理了一篇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供大家参考。

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都在较远的城市打工,住在家乡(一般是农村)长期不能得到父母关心照顾的孩子。我镇处于较偏远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孩子由于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照顾,缺少父母关爱、温暖、管理,他们大多数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很不理想,出入游戏厅、网吧。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所谓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基于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而产生的认真的态度、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毅力和主动进取精神。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才会表现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通常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毅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心理状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由于好奇心、求知欲的驱使和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远的乡村小学,由于当地企业、工厂极少,经济落后,很多家庭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赚钱谋取生活,这样,我校就出现了一大批特殊的孩子——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性格孤僻,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能主动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成绩多为良好偏下。这就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同时也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作为一线教师这一特殊的身份,我认为,我们更适合做留守学生学习方面的研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我们的设想是从“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的调查入手。只有调查他们在学习中的实际状况,才能准确地揭示出他们学习中的“真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导,达到改善提高留守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已经非常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成立了留守儿童辅导站,在此基础上,学校便议出了此课题——《提高我校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研究》。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正确地把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来关爱他们。另外还借助了犹太神学家马丁·布贝尔的品格教育说;波兰教育家波尔诺夫的非连续教育理论;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是:
1.收集留守儿童个案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
2.对留守儿童个体进行访谈、观察,整理出提高每个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个案的模式。
3.对所有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模式进行归纳综合,找出其共同特征,运用抽象方法,构建理想的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学习积极性模型。
4.邀请专家、教师座谈,评价理想模型,以论文形式呈现理想模型。
5.通过研究,提出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矫正模型假设,制定培养提高我校“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机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2.引导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结果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3.根据“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为改善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完善家长和亲子沟通的方式提供正确的依据。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督促辅导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案例和调查研究为辅。在每年的研究中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行动与研究、发现问题与策略调整的紧密结合,努力达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文献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探究我校留守儿童的习惯不良,学习积极性较差问题的方法。
调查法: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密切接触,探讨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问题的成因。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
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案例研究法: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案例,争取发现一个转化一个,全面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经验总结法: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围绕课题撰写研究文章,总结研究成果。
本课题以教例或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12月。
酝酿准备期(2014年6月——2014年8月):课题启动,成立课题组。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提高我校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组织学习,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依据各课题方案进行研究实施。
2.中期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以论文、活动、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并对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进行综合分析、专家指导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1月至12月。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完成结题。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形式包括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呈隐性显示,因此,课题研究的最大困难就是很难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检测,本课题组决定采取个案研究和教例研究等方法,通过研究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表现,来检测学生的发展程度。
另外,由于本课题研究范围很广,几乎包揽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部内容,因此,必须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落实。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现有状况,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学生实施学习积极性研究计划,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习积极性。
2.为家长学校提供教学内容,为家庭教育科学化提供帮助;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3.激发留守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融入集体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心理上不再感觉孤独,从而快乐的学习,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接受的同学帮助。
4.最终让留守儿童融入正常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的人。
5.结合教学实际,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查阅与之相关的书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 使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虽是留守生, 但学习成绩不能”留守”在原地,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条件:
首先,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均为本科学历,长期工作在教学前沿,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皆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培养有丰厚的感性认识,理论研究也有较深的积淀。
其次,这些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之前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市级或县的相关课题的研究,并且在这些课题中,承担着“主研”重任。由他们参与其中的好几个课题已经顺利结题。
第三,这些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书籍”的最爱。他们博览群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他们在各自所承担的课题研究部分游刃有余。
2.学校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提高我校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研究》这项课题的研究,组织精干力量参与研究,聘请专家给予指导,将课题研究视为提升学校教育工作质态的重要抓手,为此次课题实验与研究提供一切所需,特别是课题的研究经费更是得到校领导的亲自批示,尽最大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参与课题的老师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他们或多或少的与留守儿童有着亲缘关系,用业余时间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qikanzhishi/7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