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技术杂志是什么级别
发布时间:2021-01-14 15:51:24更新时间:2021-01-14 15:51:24
1
中国粉体技术杂志是CSCD扩展版。《中国粉体技术》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批准出版,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管,由中国颗粒学会、济南大学、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内粉体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期刊。1994年,《粉体技术》创刊;1999年,获准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并改名为《中国粉体技术》。

主要设有理论研究、颗粒制备与处理、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综述、技术交流、粉体技术应用、专论、信息之窗等栏目;主要刊登中国国内外粉体工程领域在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的原创论文,涉及了气溶胶、流态化、超微颗粒(分子级~100nm)、颗粒测试、颗粒制备和表面处理等多个学术、技术领域;主要介绍在化学工程、冶金和材料工程、采矿和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大气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环保勤务员中涉及的颗粒的特殊概念、特性、现象的学术论文、综述、研究快报等;集中展示了以固体物料的加工过程为主线,以横向技术为先导的工艺过程各操作单元;涉及物料的粉碎、分级、混合、分散、改性、干燥、烧结、造粒、流态化、雾化、气溶胶、输运、贮存、粉体特性散料运输、超细材料制备、颗粒测试、粉尘爆炸等的研究和测试;还关注粉体及相关材料的合成、聚集、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研究和测试,并重点报导对颗粒(粉体)的体系、结构及生产设备的认识和应用状况,促进涉及该领域内的冶金、化工、建材、石油、煤炭、地质、医药、食品、轻纺、农业、气象、机电、国防、环保、军工等众多行业根据不同理论和技术进行的科研交流。
一、来稿要求
1)所有来稿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请勿一稿多投。
2)作者对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负责。若该研究工作已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或获得奖励,请注明课题(奖励)名称及编号;若文稿已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请注明会议名称及时间。
3)《中国粉体技术》编辑部网上投稿系统开通试运行,作者可登录注册后上传稿件,届时作者可随时查看稿件运行情况。为便于编辑修改,来稿请用word文档格式。因目前正处在试用阶段,如有不如意的地方还请作者谅解,我们会尽力做得更完善。我们将在收稿后2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处理意见,作者可以随时查询。
二、稿件内容撰写规范
1)篇名(中文,英文) 以不超过20字为宜。署名(中文,英文)作者须提供真实姓名。中国作者英文姓名用汉语拼音标注,姓氏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双名中间不加连字符。示例:ZHENG Anxin(郑安心),ZHANG Yan(张 言)。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2)作者单位(中文,英文) 加圆括号置于署名下方。包括单位全称、省、市、邮编4项,境外作者须提供准确无误的邮政地址。
3)作者简介 排在篇首页地脚位置。置于收稿日期项之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项。
4)摘要(中文,英文) 应能反映论文主要信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不要有背景介绍和自我评价语句,一般为200字左右,以小于正文的不同字体排在署名与关键词之间。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不得出现语法错误,以Abstract标识。叙述实验方法、过程,用一般过去时,一般不用主动语态;叙述结果、结论,用一般现在时。
5)关键词(中文,英文) 以3~5个为宜,词间用";"隔开。英文关键词以Key words标识。
6)中图分类号 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标出本稿分类号,涉及多主题的论文,可标出2个以上的分类号,其间用";"隔开。
7)文献标志码 来稿的文献标志码按以下标准分别标识: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为A;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为B;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为C;一般动态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为D;文件资料为E,非上述类型的文摘、补白、启事不加文献标志码。
8)基金项目 应按国家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置于篇首页地脚收稿日期项之下。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9600001。
9)注释 系对文章篇名、作者、文中特定内容的必要解释或说明。用阿拉伯数字圈码编序,相应注释内容可列在当页地脚。
10)正文 论文应符合科学论文写作的文本体例,语言文字的使用应遵从国家语言文字的现行法律、法规,简化字应以国颁《简化字总表》为准。标点符号及数字,按GB/T15834—1995、GB/T15835—1995两项规定执行。随文图表须标明图序、图题和表序、表题(图题、表题须标注中文、英文);表格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增加辅助线)。文稿中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规定。
11)参考文献 文献序号标在引用处文字末、句号前,加[]标于右上角。内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引文。序号以在文中出现先后为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qikanzhishi/7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