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青海大学学报

青海大学学报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4-09-11 16:18:08更新时间:2014-09-11 16:19:31 1

  “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不光是中小学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中等师范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年来,传统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模式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情感和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和约束学生,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摘 要】本研究对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策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对其教学思路及终身体育培育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青海大学学报编辑部投稿,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策略,对策

  1.前言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体育教育界力图寻找适合时展的、并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学。试图突破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旧模式,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的需要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中等师范体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实践能力和“生活化”体育意识。

  2.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生活化”策略及构建

  2.1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创造策略

  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师范生的特点,贴近其生活,所教内容应尽量是他(她)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目的是要让他(她)们积极地参与,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并为今后面临的现实社会储备生活技能。

  2.1.1营造生活情境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时,应尽量将教学放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更好地明确所学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寻求解决的策略及如何应用,明确所学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发展的。在营造生活情境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把生活情境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具体化,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以便沟通身体语言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活学生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

  2.1.2开展“托罗普斯”运动

  “托罗普斯”是日本体育社会学家影山健先生首先提出的,它又叫“没有失败者的比赛”。它是对竞技运动批判的产物,也是对竞技运动反向思维的产物。竞技运动的特点之一是通过竞赛确定胜负,在产生竞技优胜者的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失败者、落伍者,由于失败造成的失落,使很多人远离了体育运动。我们的体育教学应借鉴“托罗普斯”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教学内容。改变竞技比赛最终要确定胜负的定势,提倡教学中的比赛更强调团结和协作、表现和创造。生活中有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和项目,我们可以利用它改变规则,设计协调的比赛,学生在克服困难或在冒险中寻得欢乐;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新的学习内容,通过全体的身体表现和综合性的活动共同取得学习的快乐。这样,也可促进学生带着自己喜爱的体育走向生活,丰富体育生活。

  2.1.3还学生以自由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而过去的体育教学往往就忽视了这一点,过多的考虑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甚至伤害了部分学生的体育情感。这里提倡的自由,就是人们按照主体本身所固有的内在本性的要求去支配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自由,其实质是一种不违背体育运动特征的个性自由。中等师范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应多一点让学生自我指导、责任性选择、合作交往、自由创造……让学生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中发展能力。

  2.1.4与社会生活融合

  体育活动是社会生活重要内容之一,要提高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意识,体育教学必须加强与社会融合。首先,可充分利用传统体育资源,特别是地方的、民族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可利用校园周围的体育资源,可将体育课堂向社会拓展,如带领学生利用校园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耐力跑、登山、游泳、跳跃等练习,教会他们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2.2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建构

  我们相信,当代教育理论正在逐步认识到人类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相应地,其对人类生活世界的回应也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因此,在确认教学生活的实在性的基础上,从时间与空间层面上对教育、教学与生活世界的系统审视,理应有助于人们从教学哲学的高度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当代学习方式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合理的认识,也必将有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2.2.1体育教学向生活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是社会和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实现。

  2.2.2实现体育教学生活化要从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生活化着眼,即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关系生活化、教师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

  3.结语:

  总之,尽管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尝试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它却是在回应时代变革和体育教学困境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的时空性的、系统化的关照。它必将逐步走向成熟,并给予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旭初.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教育学,1999(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

  [3]刘光肃.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体育科学,1993(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qhdxxb/4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