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内容的多样性是微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微博载体中,信息往往是以图片、视频、影像等方式在网络上传播,而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对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信息、心情、所观所感以著多种形式发布,或对其他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跟贴或转帖。
摘 要:微博时代的到来,在给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的新的创新发展契机,能否积极妥善的抓住机遇,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需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微博时代给高校德育工作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寻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路径,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且富有创造能力新时代人才,实现辅导员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更大层面上的拓展与互动,并有效提高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能力和创新路径。
关键字:青海大学编辑部,微博,机遇与挑战,辅导员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在微博时代面临的机遇
1.带来思政工作方法的创新性
微博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工作方法的创新性[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微博,随时发布时实信息,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还可以建立微群,进一步加深学生们与辅导员的思维对接和情感交流。
2.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面对面的单向教育为主[2],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易产生抗拒心理,而微博作为一种网络虚拟的交流方式,更易使学使敞开心扉,坦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想法,易于高校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实效性的开展学生的心想政治教育。
3.丰富思政工作的教育形式
辅导员可以在微博上与学生交流,丰富了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教育形式,降低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量的办公通讯消耗,也减少了辅导员工作的时间成本。使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为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拓展了新的路径。
二、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在“微博时代”面临的挑战
1.信息发布的多样性
微博发布的技术门槛之低、受众范围之广、主题内容之多,极易造成信息的鱼龙混杂,加之网络监管体系的不健全,给作为相对单纯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对于其健康成长极易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微博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也对高校网络舆情提出了挑战,高校的网络舆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形式和内容之一,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舆情既有利于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状况,也有立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因此,在微博载体信息多样化的前提下,做好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同样是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2.信息传递的开放性
微博信息是以开放性的形式表现的,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等多种形式更新微博,这一开放性一方面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传播、转发、评论信息;另一方面,微博在不同年龄、职业、教育背景之间易形成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而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成几何速度增长,而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些传播上的误差,亦很容易成为负面信息的传播载体。因此,作为微博用户主体的青年大学生来说,这种传播方式和速度所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至关重要,这也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信息远播的负面性
可以说,微博载体为大学生注入了新鲜、时尚、个性化等元素,同时它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的学生因对微博产生惯性的依赖,沉浸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不能自拔[3],他们每天不时的点击刷新微博,使得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被占用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适应网络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与挑战,并适应新环境、新要求,不断利用微博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
三、利用微博开展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
1.以微博为培育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博载体在学生中开展主题征文大赛,主题征文活动可以不限内容、不限题材、不限风格,可以是博文、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或形式的组合,需原创。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对校园的真情体会,以此种方式实现“以文化人”,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以微博为监测平台,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面对时下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微博载体日益成为舆论主营地的前提下,对于涉及到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师生权益、学校声誉等重大问题,应以网络为媒介,利用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可靠消息,对于学生网上质疑应第一时间给予答复,及时消除学生疑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面对一些关乎于国家安全稳定的事件,应教育学生理性爱国,避免过激事件的发生造成不良影响。总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辅导员老师要擅于微博议意,利用网络环境增强与青年学生的交流,增强辅导员老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和谐的氛围中向着正确的氛围引导学生。
3.以微博为教育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当下,高校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要群体,基于经历代的相似性、年龄的相访性,通过微博平台互相加关注,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朋辈教育。所谓朋辈教育,是指具有共同语言或者相同或相似背景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交流情感或行为能力以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的教育方法。利用微博平台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朋辈教育,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培育学生中的微博主力,借助较强大的正面的网络舆论影响力来出建设性的引导声音,以发挥其正能量的作——培养的“微博主力”可以是优秀的同学和学生骨干等,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4]总之,不断挖掘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价值,才能谱写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新篇章。
4.以微博为服务平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高校辅导员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学生出现思想问题的时候才对学生进行教育,结果会是成果甚微。辅导员工作的行动的影响力远胜于语言,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微博上,辅导员应经常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一些富有感召力,传递正能量的话题内容,这样既能体现到德育工作者的视角广度,也能提高到其与学生之间的亲近感,使得其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个人能力不断提高,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
5.以微博为时尚平台,实现工作角色转换
网络时代,网络流行语的广泛应用开拓了微博的时尚平台,如童鞋们、男神女神、肿么办等带有轻松幽默色彩的词语更容易接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跟得上网络时代的步伐,以微博为时尚平台,用这种喜闻乐见的语言更新微博内容,提高与学生之间的倾听与沟通的频次,从而提高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渗透性,以实现辅导员工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以便于更轻松的融入到大学生群体中,使辅导员本人变得更加时尚、充满活力与魅力,同时也给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金永淼,“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与人才,2011,(9)
[2]刘天杰,刘江毅,袁小武.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互动与共存[J].党史文苑,2006.
上一篇:青海大学论文发表格式范文参考
下一篇:青海大学学报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