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论文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建后管理

发布时间:2018-08-31 16:25:32更新时间:2018-08-31 16:25:32 1

  摘要:生活饮用水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都没有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强调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本文主要从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的不足之处及检测中心的职责入手,分析了检测中心的建后管理要点,意在弥补检测中心的不足,提高水质检测中心的工作成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

农村饮用水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大都为地下水,而且当地水务局没有建设水质检测中心,也不具备专业的饮用水水质检测人员,导致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中央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要求。水质检测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加强建后管理。因此,对水质检测中心建后管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的不足之处

  1.1缺乏对水质检测的重视

  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进行了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改善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但是供水工程重点在于农村的水量问题,在水质方面没有保障。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进行水质检测设施的建设,而且农村供水水源呈现出显著的来水路径远、供水环节多以及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使农村饮水水质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有关部门需要提高对水质检测的重视,加强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

  1.2水质检测制度不健全

  在农村供水工程中,大部分地区的水源地以及供水厂都没有建立水质检测机构,水务局也不具备水质检测能力,导致农村地区的水质检测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水质检测的频率不高,根本不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不能全面反映出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状况。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为水质检测中心的建后管理提供指导。

  1.3水质检测工作难以展开

  在过去,农村饮水安全是由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但是疾控中心还要负责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疫苗接种工作,根本不具备水质检测工作的能力,导致农村水质检测工作难以展开。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建设专门的机构负责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以上问题分析可知,水质检测中心需要履行如下职责:制定水质检测计划,对管辖范围内的农村饮水工程进行抽检、巡检和水质检测报告的发送;水质检测样品的收发保管和相应的检后处理;保管水质检测报告、原始记录以及设计文件等资料;保存水质抽样记录、水质样品的发放与处理记录;收集并保管国内外水质检测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相关计量的检定流程以及专用仪器设备的鉴定资料;对水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定以及维修。

  2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的建后管理要点

  2.1人员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在进行人员管理时,首先要明确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对于检测中心的主任而言,需要履行如下岗位职责:贯彻落实上级下发的文件与政策;制定检测中心的月度、季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跟踪监督工作计划的完成状况和检测工作的质量;协调检测中心各个部门的工作,并监督各个部门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开展工作;负责检测中心的人员管理工作,如人员的考核和晋级等工作。

  对于检测中心的检测人员而言,需要履行如下岗位职责:保障其负责检测工作的质量;严格按照水质检测标准规范和操作流程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出具的检测数据具备较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维护管理水质检测仪器设备,并定期上报设备的检定计划以及维修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丰富专业知识,了解水质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按照标准规范填写水质质量报表以及检测的原始记录;有权拒绝使用不符合标准或者不合格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等。

  2.2实验室管理

  首先,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管理。一般来说,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造在没有震动、电磁干扰以及灰尘的地方,需要将检测中心划分为化验室及办公区两个部分,化验室主要是指天平室、分析仪器室以及水样储存间等区域;办公区是指资料室、会议室以及办公室等区域。

  与此同时,实验室需要保障用电安全及用气安全,在用电管理方面,实验室安装有防雷接地系统,电源接口尽量靠近检测仪器设备,并为精密检测仪器设备配设相应的不间断电源;在用气管理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将大型分析仪器应用的压缩气体钢瓶安放于阴凉避光处,不可以将其放在火源附近,并保持钢瓶的稳定性,实验室产生的废气需要由房顶排出。另外,有条件的检测中心,需要保证实验室恒温恒湿,如果不能长期保持恒温恒湿,则夏季温度不能超过30℃,冬季温度不能小于15℃,实验室的湿度不能大于70%。

  寒冷地区的检测中心需要安装采暖设施,潮湿地区的检测中心需要安装空调。其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质检测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需要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配备,检测中心的主任需要为每个化验室和化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安排负责人。

  与此同时,水质检测中心需要制定完善的仪器设备检定制度以及校准制度,并将仪器设备的购置、检定、校准以及维护工作进行记录,构建专属档案,提高水质检测中心管理的规范性。另外,检测中心需要为每台仪器设备提供相应的操作流程与设备的维护保养流程,并为仪器设备提供“合格”“准用”以及“停用”这三种状态,为检测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1]。

  2.3运行机制管理

  首先,管理体制。一般来说,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是依靠于当地水电局的水质化验室建设而成。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建成后的检测中心由当地的水电局负责管理,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给予的业务指导,从而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还能够为城市供水部门以及社会委托提供有偿的水质检测服务。

  其次,经费管理。检测中心的建设经费来自于检测中心所在地的政府部门以及中央财政部门,中央财政部门的拨款主要用于购买水质检测车辆以及水质检测的仪器,地方财政部门的拨款主要用于检测中心实验室的改造以及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检测中心的人员经费来自于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公开招聘或者人事部调剂这两种渠道选拔;检测中心的管理费用主要由社会有偿水质检测服务收费以及水费收入提供,如果管理费用出现不足,则本级财政部门会根据现有的资金渠道补足剩余资金。

  最后,水质检测报告管理。检测中心给出的水质检测报告可以看做是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测数据,需要将其定期发送到当地的水利部门、卫生计生部门以及环保部门等,在必要的时候,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之后,部分水质检测报告可以向社会公布。需要注意的是,水质原始记录以及检测报告需要保存5年以上。

  另外,水质检测中心需要构建水质检测信息的网络共享平台,根据当地的管辖范围进行水质检测报告的报送,没有通过审核批准,不能够擅自扩大水质送样的范围[2]。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质检测中心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检测工作,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检测中心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建设水质检测中心,保障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检测中心需要加强人员管理、实验室管理以及运行机制管理,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夏宏生.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城镇供水,2016,(2).

  [2]宋实,刘文朝,魏建荣,等.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实践与体会[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lw/6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