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报(原北京化纤工学院学报)是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的一份以基础科学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反映本院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促进教学、发展科学技术、进行科技信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登化学纤维、染整、高分子材料、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应用化工、工业分析、服装和化纤机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工程、服装面料的服装工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科研论文,同时还刊登综合性的学术评论和专题讨论,报道我院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简讯。刊物没有科研论文、技术讲座、专论等栏目,主要面向理工科高等院校师生、广大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工作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
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
纺织总会优秀期刊奖(95)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材料科学与工程、服装工程、信息工程。
【投稿须知】
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重点突出,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每篇文章限6000字以内(含图表)。文章应包括:题目(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与导师共同署名的文章,应经导师审阅,导师作为通讯联系人的请注明联系方式)、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3~7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译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此外,在首页脚注处标明第一作者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位、写明课题项目来源及相应的编号。
2、正文分层标题应简单明确,不用标点符号.层次的划分及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之间用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句点,如1,1.1,1.1.1,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写标题。
3、英文摘要用第三人称,并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亦可比中文摘要更详细些、一律采用打印稿。来稿要求用字规范,标点准确,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符合国家标准。物理量及外文缩写字母第一次出现时应标明中文全称;文中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下角字母、数码和符号位置;来稿请交2份计算机打印稿(其中一份不署作者姓名和单位,用于”双盲审稿”)、并附软盘。
4、文中的图、表应有中文图题、表题和编号..插图需精选,一般不得超过8幅,并用计算机作图或附清晰的实验原图。要求主线和辅助线的粗细为2:1,图中文字和符号用铅笔写清,并与正文一致。简单图宽5cm左右,复杂框图≤14cm.照片要求黑白清晰,层次分明。
5、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引入,一般不少于5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近5年的文献应占50%。序号按文中出现先后为序编排。文献作者列出3个后加等(外文姓前名后,名字缩写,不加缩写点)。
6、作者对来稿文责子妇,发稿后一般不得再做修改变动。本刊不接受一搞两投稿.来稿经编辑部初审后送有关专家评审,再由学报编委会终审。评审周期一般为1~3个月未接到通知者,请及时向本部查询。不拟刊登的稿件一般不退还作者,请自留底稿.对来稿编辑部有权修改。来稿一经刊登按篇酌付稿酬,并赠送学报。
7、本刊已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杂志范例】
2012年2期
1.加工工艺条件对PA6/LDPE共混纺制PA6纳米纤维的影响王铖钦,王锐,董振峰,张秀芹,朱志国,WANGCheng-qin,WANGRui,DONGZhen-feng,ZHANGXiu-qin,ZHUZhi-guo
2.聚(3,4-二溴噻吩)及其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梁飞跃,董子尧,李昕,LIANGFei-yue,DONGZi-yao,LIXin
3.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的等离子处理制备及其性能表征徐守飞,鲍利红,李青,XUShou-fei,BAOLi-hong,LIQing
4.生物酶水解棉纤维法分离废弃涤棉织物陈友伟,陈昀,CHENYou-wei,CHENYun
5.双水相萃取法分离麻疯树毒蛋白的研究张博宇,章宇宁,汪爱国,陈福明,ZHANGBo-yu,ZHANGYu-ning,WANGAi-guo,CHENFu-ming
6.热处理对桑蚕丝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马玲,傅吉全,MALing,FUJi-quan
7.热处理对桑蚕丝分子组成和性能的影响马玲,傅吉全,MALing,FUJi-quan
8.TiO2水溶胶双功能整理工艺杨悦,陈英,王佳,YANGYue,CHENYing,WANGJia
9.正交法优化离子交换纤维提取纯化小檗碱的工艺刘廷岳,聂素双,王翔,李腾飞,高学良,LIUTing-yue,NIESu-shuang,WANGXiang,LITeng-fei,GAOXue-ling
10.正交法优化离子交换纤维提取纯化皂苷的工艺崔成民,刘廷岳,CUICheng-min,LIUTing-yue
11.纤维素水解研究进展李秀艳,谢瑞琪,张玉芳,LIXiu-yan,XIERui-qi,ZHANGYu-fang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38938.html
上一篇: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