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杂志

发布时间:2014-05-27 16:58:47更新时间:2014-05-27 16:59:20 1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双月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大气光学和环境光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撰稿形式可采用学术论文、综述评论、研究通讯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已被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化学文摘(CA)》等收录

  【栏目设置】

  进展与综述、大气光学、环境光学与环境光谱学、光学遥感、海洋光学、空间光学

  期刊名称: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1673-6141

  国内刊号CN:34-1298/O4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现用刊名: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创刊时间:1988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信息准确,论点鲜明,实验数据可靠,文字精炼。每篇限8000字左右。

  2.具体要求

  2.1题名与关键词标题应包含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关键词要标注3个以上,尽量从汉语主题词中选取,中文和英文关键词要保持一致。

  2.2摘要中文摘要文字须达到200~250字,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文章做的重要数据请一一列于摘要中,以突出文章的创新性。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它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章的重要内容。摘要需用第三人称撰写。尽量不要出现“本文”、“Thispaper”等字样。

  2.3量和单位文中第一次出现的不常用专有名词,请附英文名或英文缩写。对易混淆的大小写及希腊字母、上下角等,一定要标注清楚。矢量和张量符号要用黑斜体标出。物理量一律采用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废除的计量单位一律不允许继续使用,请作者加以换算。如:Å(埃),Torr(托),G(高斯)等,必须折算成现行法定计量标准:1Å=0.1nm,1Torr=133.3Pa,1G=10-4T,等等。

  2.4参考文献只应列出公开出版物。要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具体格式如下:

  专著---著者(3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3名).文章题目.刊名,出版年,卷(期)号:起止页码;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目.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文集---作者(3名).论文题目.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码;

  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所有的中文文献请给出相应的英文对照。

  2.5图表图和照片采用黑白色,请勿使用彩色图和照片!图的大小以每边不少于7cm,不大于14cm为宜,图中文字务必清楚,线条要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主线用粗线,如函数曲线等,辅线用细线,如坐标曲线、指示线等,粗线一般为0.25~0.5mm,细线一般为粗线的1/2,图表题目采用中英文对照,图表内文字用英文(综述文章用中文)。图片请用tif,JPEG,BMP,PDF等可被Photoshop兼容的格式。照片要求对比度高,层次清晰。

  2.6作者简介、基金项目文章后请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并给出作者长期有效的Email地址。文章如出自基金项目,请按国家规定的正式名称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本刊对出自基金项目的文章将优先录用。

  3.作者一律采用E-mail进行电子版投稿。稿件请用MicrosoftWord格式。文稿的审稿周期一般在1~3个月,如果自投稿之日起3个月内收不到本刊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录用后,作者应按规定交纳适当发表费,稿件发表后将按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对所投稿件,本刊仅作编辑意义上的增删加工,文责由作者自负。

  4.稿件一经录用,不能重复发表。本刊论文全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数据库。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注明。

  5.来稿请写清作者长期有效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E-mail和邮政编码。

  【杂志范例】

  2013年5期

  1.标准型风刀的风速标定及其流场特性研究向文杰,吴晓庆,侯再红

  2.雷暴云团的识别追踪技术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鞠红霞,卞正奎,郭一飞

  3.SouthPole温度风速廓线的统计分析汪平,吴晓庆

  4.一种傅里叶红外光谱校准数据库软件系统研究曹瑛,徐亮,刘建国,童晶晶

  5.基于MonteCarlo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Ring效应模拟裴显,李昂,谢品华,吴丰成,王杨,徐晋

  6.空间遥感器CCD模块热设计与仿真分析曾议,桂利佳,赵晓翔,薛辉,司福祺

  7.星载仪器温度控制电路可靠性预计金洁,洪津,王羿,邹鹏

  8.用于气体浓度检测的VCSELs温度控制电路设计陈雪军,庞涛,张志荣,董凤忠

  9.红外微弱信号的放大与调理电路设计李钊,方勇华,雒静,刘家祥

  10.基于Hessian矩阵的黑白棋盘格角点检测吴海滨,周英蔚,周雨润,陈新兵,刘祥,高朋

  11.《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征稿简则

  基于平均探空廓线和地表实测数据构建大气参数廓线的方法研究秦琦冰,魏合理

  建瓯地面太阳总辐射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张桂荣,曹茜,王杨娟,祝丽娟

  中国东部海域大气气溶胶光学性质及其气溶胶模型分析王浩然,陈文忠

  基于元数据文件的ZY-3轨道和姿态参数的精确获取李秀举,张黎明,徐伟伟,司孝龙,李鑫,黄文薪

  帧转移型面阵CCD成像模型与仿真丁国歌,杨世植,崔生成

  Ⅰ类非共线SPDC光谱分布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李平付,李健军,夏茂鹏,郑小兵

  自动水平漫反射平台控制部分的设计及实现董亚男,吴浩宇,郑小兵,张艳娜,刘恩超,徐骏,翟文超

  光热型电测日照计的研制及初步试验洪昌伟,高太长,赵世军,翟东力

  基于双通道恒温风洞的温度脉动仪检测系统姚远成,翁宁泉,孙刚,刘庆,张彩云,肖黎明

  太阳光谱辐照度仪自动跟踪装置的设计与测试李文伟,张艳娜,郑小兵,李新,刘恩超阵列合成激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研究进展田宝刚,朱文越,饶瑞中,李保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3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