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城乡环境科技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收录情况: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
【投稿须知】
期刊名称: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主管单位: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辽宁省环境科技学学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
国际刊号ISSN:1674-1021
国内刊号CN:21-1556/X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辽宁城乡环境科技;环境科技
现用刊名: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创刊时间:1997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
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杂志目录】
1.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李爽
2.通过数字看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郭伟
3.美丽中国,不应在雾霾下“同呼吸”周宏春
4.为改善环境提供政策保障——访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刘洋
5.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质量影响分析及预防对策李静娜
6.科学看待荧光灯推广过程中的汞污染问题韩絮,孙阳昭,吴建民,王祖光,方莉
7.如何跨过PX这道坎张黎
8.天津市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研究耿铭烁,王祖伟
9.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及效果分析韩新生,沈欣慰,沈宏军,吴昊
10.信息动态
11.油母页岩废渣对大豆产量影响分析刘晔,李杰颖
12.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新理论与技术康乐
13.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接收及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苏枞枞
14.炼油厂汽柴油质量升级对二氧化硫减排的作用分析王秀
15.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清除及其应用渠烨
16.辽河流域水环境压力及污染治理模式研究白琳,王秀
17.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探究李艳云
18.海城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处理对策郭明珠
19.应对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探讨蒋宗莉,郑超,吴丽慧
20.丹东凤凰山山上与山下降水酸度迥异原因分析张青新
21.建立县级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初探沈林
22.关于臭气浓度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探讨刘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3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