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保障对策
刘昂俊
(广东省水文局梅州水文分局,广东,梅州514071)
摘要:通过对黄冈河流域污染源的调查和实测数据的分析统计,对该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水质下降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剖析了造成水库富营养的原因和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对饮水安全的影响,提出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保障饮水安全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黄冈河,水质,饮水安全,对策;
1.前言
位于粤东地区的黄冈河,是饶平县主要供水水源。从1997年开始,尤其是每年的枯水期,流域水体水质逐年下降,影响到当地的供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群众反响强烈。饶平县政府和人大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办法。由于地处贫困地区,许多已制定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未能完全落实。由于多年水体功能退化,部分地区水质恶化趋势加重,目前该地区所面临的农村饮水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群众饮水困难的形势长期没有得到缓解。整个流域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污染及底泥中的污染物长期积累,二次污染成为影响水源水质的新污染源,黄冈河水源地不再是简单的保护问题。如何解决粤东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黄冈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弄清影响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污染物质和危害,提出针对这些污染物质的减排控制方案,并对重点区域实施治理措施,确实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贫困地区群众的公共健康。
2.黄冈河流域概况
黄冈河为饶平县的主要河流,发源于上饶镇的大岽坪,自成一个完整的流域系统,全长87.2公里,流域面积1317.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9%。覆盖11个乡镇,流经上饶、饶洋、新丰、三饶、汤溪、浮滨、浮山、樟溪、高堂、联饶和黄冈等镇,贯穿饶平县城黄冈镇,由北向南独流出海,出海后注入拓林湾。河流总落差785米。超过100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的支流有四条:九村溪、食饭溪、东山溪和樟溪。汤溪水库位于黄岗河中游,以该水库为界,黄岗河流域可分为三个明显特点的区域:汤溪水库上游、黄冈河中游和黄冈河下游。
2010年全流域总人口约100万人,农业人口占55%,非农业人口主要分布在黄冈河下游县域。汤溪水库上游有8个乡镇,总人口约28万人,其中90%为农业人口。中游地区有12个乡镇,总人口约22万人,农业人口约92%。3年来饶平县的人口和非农人口数据详见表1。汤溪水库上游和黄冈河中游以农业人口为主,污染源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黄冈河下游受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污染源相对复杂。
3.黄冈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趋势
3.1黄冈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和分析
根据饶平县环保局2008年~2010年的环境公报资料分析,2010年全流域的废水排放总量为3859.16万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16.94万T,占废污水总量的13.4%,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341.21万T,占废污水总量的86.6%。直接向黄冈河排放废水的有九个乡镇[1]。2010年污水排放中,COD排放总量为6122T,其中工业产生为483T,生活污水和面源为5637T,占总量的92.1%;氨氮排放总量为1168T,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为48T,生活污水为1120T,占总量的95.9%[2]。3年来饶平县的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详见表1和表2。
从污染总量来看,3年来,生活污水排放量都达到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黄冈河流域污染物构成呈典型的农村污染类型,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全流域主要的污染来源。农业人口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为有机污染物质,由于目前饶平县还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黄冈河流域上中游的大部分废污水都是直接排入黄冈河,下游县城所在地和沿海城镇的污水则通过渠道汇集后,排入到海里。长期向黄冈河中直接排放污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现状的直接原因。随着近3年来的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但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格局基本没有变化,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增加不明显,但城镇工业的污染增加较快,且主限于黄冈河的中下游地区,对中下游地区城镇水源地的影响增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1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