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论发霉玉米的危害、鉴别及其预防

发布时间:2015-08-19 11:35:41更新时间:2015-08-19 11:44:15 1

  玉米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材,在我国的种植量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玉米在种植和储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霉菌,霉菌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本文是一篇福建农业征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发霉玉米的危害、鉴别及其预防。
  摘 要:玉米是全世界最主要的食粮之一,也是饲料加工、工业加工和养殖业的重要原料,具有广泛的食用和使用价值。玉米收获期气温高,多雨水,容易发霉和变质。玉米发霉后,不仅质量减低,干物质和营养成分下降,还导致玉米商品性降低,甚至会威胁到人畜的健康。提高对发霉玉米的危害的认识,加强对玉米霉变粒的鉴别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保护人畜健康,维护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玉米,发霉,危害,鉴别,预防

  玉米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具有很高营养价值,是主食之一、饲料之王、工业加工重要原料及养殖业的重要能量来源。玉米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畜的健康和加工业、畜牧业的经济利益。因此,认清发霉玉米的危害至关重要。

  一、发霉玉米的危害

  玉米在生长、收获期和储存期极易发霉而产生很多霉菌。霉菌是一种腐生微生物,靠分解、消耗玉米养分生长繁殖,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使粮温升高,蛋白质变质,氨基酸含量下降,还会使维生素、脂肪成分发生改变。霉菌会产生多种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等。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被国际癌症研究院确定为Ⅰ级致癌物。玉米赤霉烯酮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人畜流产、死胎和畸形。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使人畜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和反应迟钝等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导致死亡。赭曲霉毒素A可导致动物的免疫抑制、肾萎缩、胎儿畸形、流产死亡,并具有高度的致癌、致畸、突变作用,是Ⅱ级致癌物。总之霉菌会使玉米籽粒失去大量的营养成分,口感不好,质量下降,而且还在经济上直接给农民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畜禽摄入受霉菌污染的玉米或含有此玉米的饲料后,会由于霉菌毒素的不断堆积而引发中毒,感染病毒,甚至死亡。人如果长期食用有霉菌毒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也会危及健康。所以要加强对生霉玉米的鉴别以避免其流入商品流通市场,造成危害。

  二、感官鉴别发霉玉米

  国家标准规定玉米生霉粒是指粒面生霉的颗粒。玉米粒表面发霉变特征是,有丝状或线状的菌丝而且发黑或发灰,对其的感官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是否有菌丝体,是否从种皮长出的。二是发霉的玉米,口感不好,有霉味,在口中咀嚼时味道很苦,品质好的玉米越吃越甜。三是发霉的玉米质地疏松,皮容易分离。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四是玉米胚在冠部只有一小点黑色的不是生霉玉米,在其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是生霉玉米。五是发霉的玉米抓一把放在水中会有漂浮的颗粒,因为其发霉后干物质含量降低比重降低。六是种皮龟裂后导致出现黑色条状,应仔细观察是否为生霉。七是玉米烘后颗粒表面有黑斑,用手很容易擦掉,擦掉后果皮上没有明显痕迹,这样的粒不能算生霉粒。

  三、有效预防玉米霉变

  针对玉米霉变的原因,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在温度高和湿度大的环境极其适合霉菌生长。玉米的收获期恰好气温高、雨水多,容易发霉发芽变质。在收购入库贮藏期,也会因生命活动旺盛而导致粮温高,产生湿气,更易发生霉变、虫害,要采取下列方法加以预防。

  1.选取适当的时间收摘

  在玉米茎叶变黄,玉米苞衣变白,玉米粒变硬,而植株又未枯萎倒伏时收摘较为合适,晴天抢收, 趁玉米水分含量不高,容易晾晒干,防止发霉发芽。

  2. 收摘回来的玉米尽快通风

  收摘回来的玉米尽快剥皮,脱粒,晾晒,通风并翻动,散去湿热,如来不及脱粒,就晒玉米棒,把玉米苞扎成把悬挂在通风、不漏雨的屋檐房梁下晾干后再陆续脱粒。脱粒时要避免损玉米粒,因破损的玉米粒更易生虫发霉。

  3.玉米要晒干晒透,方可贮藏

  堆积的玉米棒或玉米粒,需将堆散开、摊开,于阳光下暴晒,降低水分,同时通风降低粮食温度,最好机械通风,降温降水。

  4.刚晒过的玉米不能马上入仓

  刚晒过的玉米不能马上入仓,应放置阴凉、干燥处,待温度降低到标准水分以下时再放入仓内。

  5.玉米入库前要烘干

  玉米入库前要烘干,降水除杂,保证质量,防止水分、杂质等因素造成生霉变质。6.储藏玉米要防潮

  房式仓储藏的玉米,应该在储存前在仓房的底部先垫上干沙土或草木灰,以便防潮。顶部密闭后放上草木灰或梿树叶。另外,可以在粮堆表层放上大蒜,以起到杀死微生物的作用,便于防虫。

  7.药物处理,杀虫降温,以缓解霉变

  入库时,按20-25PPm剂量调配防虫磷放入,要慎重使用,不可过量,否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

  8. 储藏要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储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粮堆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玉米生霉霉变。要及时拣出发霉的玉米,以免霉菌扩散。

  作者简介:张舸(1972-),,女,吉林公主岭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粮油食品检验。
  相关期刊简介:《福建农业》办刊宗旨: 面向农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市场;为提高农民、基层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为农村农民奔小康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5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