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中国月期刊网农业论文范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4-06-27 16:05:48更新时间:2014-06-27 16:06:19 1

  随着江苏省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用水需求与实际供水量之间的矛盾突显。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江苏省水资源总量492.4亿m3,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2%。全省人均水资源量624.6m3/人,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1730.4m3/人,可见江苏省水资源量极度匮乏。

  摘要:用水结构、排污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掌握当前产业用水和排污结构的演变特征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编制江苏省1997年-2007年间考虑用水和排污的可比价IO表,并运用信息熵原理从用水量、排污量、用水特性(包括用水效率和效益)和排污特性(包括排污效率和效益)4个方面分析研究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和排污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2007年江苏省用水量结构趋于有序发展,均衡度减弱;排污量结构趋于无序发展,均衡度增强;用水特性结构趋于有序,系统整体的均衡度在减弱;排污特性结构变化较为复杂:排污效率和排污效益结构大致呈相反发展态势。

  关键词:月期刊咨询网,用水结构,排污结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扩展型可比价IO表,信息熵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江苏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区域可供水量进一步减少,加剧了江苏省水资源供需矛盾。2003年-2011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急剧增加,从2003年的42.1亿m3增加至2011年的59.28亿m3,2011年全省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8.99%。在此形势下,迫切需要根据近10年来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和排污相关数据,分析用水和排污结构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在确保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对用水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方面的分析[1-3],排污结构的演变规律分析鲜有涉及,且大多对经济部门用水结构的研究只是基于“三产”的分析,并没有细化到具体各个行业部门。鉴于此,本文引进投入产出的方法,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2005年为价格基准年,编制6个时间节点(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的21部门考虑用水与排污的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构建考虑用水排污特性的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将信息熵引入水资源水环境系统,以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分析产业用水和排污结构的演化规律。信息熵作为随机变量无约束程度的一种变量,可以用来衡量客观事件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和转化的程度[3],被广泛应用于用水结构[4]、土地运用结构[5]、产业结构[6]等结构分析中。本研究可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控提供支撑,也可为江苏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数据基础与实施依据。

  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1.1考虑用水和排污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1998年-2008年的《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目前江苏省公布的投入产出表均是建立在纯经济系统的基础之上的,未将经济活动所对应的行政区域内水资源水环境损耗及其影响考虑在内。而且,当前江苏省编制投入产出表都是基于当年价的价值型表,并不能反映真实产品部门实物量之间的转移和消耗。为了获取江苏省各经济部门用水量、排污量及其用水和排污特性的数据,本文编制了考虑用水和排污的扣除价格因素的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

  首先,收集统计各经济部门的出厂价格指数,结合收集到的江苏省投入产出表,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后编制了以2005年为价格基准年的可比价序列表[7]。

  然后,根据投入产出模型表式,将传统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描述相结合,把用水量纳入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块”,增加IV象限,用以反映经济行业对水的占用情况。将废污水排放量作为生产活动的“负”产出纳入到投入产出表的“产出块”,增加V象限,用来描述经济行业污染物产生模块。

  最后,构造价值—实物型混合扩展型投入产出表,从用水及用水“负”产出角度对整体系统进行投入产出分析[8]。

  由于江苏省投入产出表各时间节点上的部门分类不一致,加上用水数据和排污数据收集的限制,给数据处理造成一定困扰。为解决此问题,依据各部门的内在联系性和相关领域专家经验,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江苏省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归纳为21个部门:农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其他采掘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森林工业、造纸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设备工业、电子仪器、电力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制造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住宿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其中,排污量分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故农业部门的排污量在此文中不予考虑。

  1.2用水和排污特性数据计算

  根据上述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可以获取1997年—2007年间5个时间节点各国内经济行业的用水量和排污量的数据,而用水和排污特性的数据则可以通过构建的投入产出模型间接计算求得。用水特性包括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排污特性包括排污效率和排污效益,它们均可以通过根据各经济行业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和排污量三者之间构造出的各种系数指标来衡量。

  2结果分析

  通过对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5个时间节点的扩展型江苏省投入产出序列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信息熵原理,计算出对应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据此分析江苏省产业用水和排污结构演变特征。

  2.1产业用水量和排污量结构演变

  用水量结构和排污量结构在本文中分别指各个国民经济行业用水量和排污量的组成,计算结果见表1。在1997年—2007年各个时间节点中,以2002年为时间拐点,1997年—2002年产业用水量结构趋于有序,均衡度在减弱,排污量结构趋于无序,均衡度增强;2002年—2007年产业用水量结构趋于无序,均衡度在增强,排污量结构趋于有序,均衡度在减弱。从整体趋势来看,江苏省的用水量结构趋于有序发展,系统均衡性减弱;排污量结构整体趋于合理的趋势发展的同时近几年的合理性在降低。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结构分别指各国民经济部门的万元产值取水量和单位立方水产值量的构成,计算结果见表2和图1。根据信息熵原理,对直接取水系数、完全取水系数、直接产出系数、完全产出系数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如下。

  直接取水系数的信息熵呈稳步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1.80降低到2007年的1.47,表明江苏省的万元产值取水量结构趋于有序,各部门的万元产值用水量结构变化较稳定,同时均衡度减弱;完全取水系数的信息熵变化不大,整体呈先降后升,2005年达信息熵最低值,可见江苏省各部门万元产值所引起的整个经济部门用水量变化的结构演变过程趋于先有序后无序的规律,对应的均衡度先减后升;直接产出系数的信息熵变化幅度较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02年为信息熵最低值,表明各部门单位立方水产生的产值效益的结构趋势由有序到无序,各用水部门的用水效益之间的差异在2002年前越来越小,但在2002年之后,各部门之间的单位立方水所带来的产值差异在扩大,用水效益结构变化较大,均衡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完全产出系数的信息熵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02年达信息熵的最低值,各部门单位立方水所带动的整个经济部门所产生的产值结构呈先有序后无序的趋势,均衡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2.3产业排污效率和排污效益结构演变

  排污效率和排污效益结构分别指各国民经济部门单位产值排污量和单位立方排污产值量的组成,计算结果见表3和图2,对直接排污系数、完全排污系数、直接排污产出系数、完全排污产出系数的演变趋势分析如下。

  直接排污系数的信息熵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02年达到最大值2.70,1997年—2002年各部门的万元产值排污量的结构变化较大,系统越来越复杂,但2002年—2007年其结构趋于稳定,均衡度先增后减。完全排污系数的信息熵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各经济部门万元产值所引起的整个经济部门排污量的结构变化不大,均衡度减弱。直接排污产出系数的信息熵呈先升后降再升后降的趋势,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从1997年—2007年各部门排放单位立方水产生的产值效益的结构整体趋于无序,各排污部门的排污效益之间的差异在扩大,结构变复杂,均衡度增强。完全排污产出系数的信息熵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各部门排放单位立方废污水量所带动的整个经济部门所产生的产值呈先有序后无序的结构发展,均衡度先减后增。

  综上所述,江苏省用水量结构趋于有序发展,目前农业和火电行业依旧是主导用水行业,所占整个用水比例仍不断增加;排污量结构趋于无序发展,结构更为复杂同时均衡度增强,表明造纸工业、纺织工业、住宿餐饮业等高污染行业的废污水排放导致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用水特性结构的4个系数指标的信息熵整体大致呈下降趋势,表明各个部门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包括直接用水量和间接用水量)结构和单位立方水所带来的产值效益(包括直接产值效益和间接产值效益)结构趋于有序,某些经济部门用水效率、用水效益的优势度在增强,例如一些低用水行业(机械设备工业、电子仪器、批发零售业等)和高效用水行业(石油天然气、电子仪器、食品行业等)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优势度逐渐显现,而系统整体的均衡度在减弱。排污特性结构中的排污效率信息熵大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各个部门万元产值所排放的废污水量(包括直接排污量和间接排污量)结构趋于有序,系统整体优势度有所减弱,但一些低排污行业(森林工业、机械设备工业、其他制造业等)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优势度日益显著;排污效益中单位立方排污量的直接产值效益信息熵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直接产值效益结构趋于无序,系统整体均衡度增强,其他制造业、机械设备工业、建材工业为代表的高效排污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其优势度在减弱;完全产出系数(单位立方排放量直接产值效益和间接产值效益之和)信息熵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经济行业排放单位立方废污水量所带动的整个经济部门产生的产值呈先有序后无序的结构演化过程。

  3结语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传统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将其扩展为扣除价格因素影响、考虑用水和排污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构造一个实物-价值混合型的扩展形投入产出表,并论述了用水特性和排污特性的计算方法,为研究经济、水资源、水环境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对应的产业用水结构、排污结构的演变提供了基础。同时,运用信息熵原理,计算用水和排污量、用水特性及排污特性的信息熵及其均衡度值,分析了1997年—2007年间江苏省产业用水量和排污量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水资源-水环境-经济“三者互动”的用水效率效益、排污效率效益结构的整体演变情况。

  由于资料有限,需要不断扩充,缺乏基于投入产出表获取数据的更长时间区间内的长期演变分析,长时间序列的用水和排污结构演变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全面地剖析江苏省产业用水和排污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此外,根据近年来的用水和排污结构演变趋势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据此采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用水和排污结构调控策略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军,张建云,何瑞敏,等.区域用水结构演变规律与调控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61-65.

  [2]马黎华.康绍忠,粟晓玲.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1):125-130.

  [3]赵菲菲,刘东,于苗,等.建三江分局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44-247.

  [4]刘燕,胡安焱,邓亚芝.基于信息熵的用水系统结构演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6):141-144.

  [5]郭荣中,杨敏华.基于信息熵的长株潭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72-76.

  [6]简洁,涂建军,张戈,等.京、津、沪、渝产业结构动态对比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2):120-12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4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