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在国际、国内对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可持续利用日益关注的形势下,于1993年我国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之际诞生的。《生物多样性》自创办以来(由季刊发展为双月刊),一直本着“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原则,凭着其前瞻性的研究论文和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成为了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发展水平的、国内生物学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刊物,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1999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网站实现全文上网,是国内最早实现开放获取的期刊之一;2002年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中、英文网站,可通过关键词、题目、作者、卷、期等多种条件检索,下载全文,并实现了在线预出版。
2005年采用了“科技类杂志社稿件采编系统”,稿件处理通过网络来实现,作者也可以在网上实时查询审稿进程,既快捷高效,又增大了稿件处理的透明度。
2主要报道领域(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生物多样性起源、分布、演化及其机制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保护遗传学
•分子生态学
•入侵生物学
•保护行为学
•转基因生物安全
•重大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
•野生动植物贸易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气候变化
3主要栏目
•编者按(Editorial)
•综述(Review)
•研究报告(Article)
•研究简报(ResearchBulletin)
•技术与方法(Methodology)
•生物编目(Bioinventory)
•保护论坛(Forum)
•新书快讯(BookReview)
4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
根据2012年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源期刊1998种),《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分别为1.179和1453,60个生物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位和第19位。
《生物多样性》虽然是中文期刊,但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截止2012年6月5日,所发表论文中被SCI刊物引用的有580篇,约占发表文章总数的50%,引用次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http://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bstract9691.shtml),并被评为“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5发表周期
《生物多样性》近5年的平均发表周期在6个月左右。2012年平均为147天,2013年第1、2、3期分别为181、148和137天。
6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国际主要检索库:
•CABAbstracts
•CA(ChemicalAbstracts)
•AJ(AbstractJournalofthe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icalInformation)
•BA(BiologicalAbstracts)
•BiosisPreviews
•ZoologicalRecord
•DOAJ(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s)
国内主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国科协科技导报社)
•《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编辑部)
•《中国林业文摘》
•《中国水产文摘》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7获得的奖励和资助
•2012年获“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2、2011、2010、2009、2008年连续第五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项目”资助。
•2012、2010、2009、2008、2007年五次荣获“2011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11、2008年连续两届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遴选周期为3年。
•2001年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显示度生物学类排名第三。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8发展历程
•1993年创刊,为季刊,成立第一届编委会,主编为钱迎倩研究员。
•1998年组建第二届编委会,主编为韩兴国研究员。
•1999年将创刊以来刊登的所有论文实现全文上网,可供读者免费浏览和下载全文,是国内最先实现网上获取的少数几个期刊之一。
•2001年改为大16开,彩色封面,英文刊名由ChineseBiodiversity改为BiodiversityScience。
•2002年第2期起,改为铜版纸印刷,后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网站。
•200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4年成立第三届编委会,主编为汪小全研究员。
•2005年全面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等,实现无纸化办公,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审稿进程。
•2007年增加中国植物学会为第二主办单位。
•2007年起**了广告经营许可证。
•2009年组建第四届编委会,主编为马克平研究员。
•2011年起,增加编者按、保护论坛、生物编目等栏目。
•2011年起,设立“年度高影响力论文”。以发表后两年内的被引次数为评选指标,每年遴选10篇,1月份公布结果。
•2012年起设立优秀审稿专家评选,每年从当年度审稿专家中遴选出10位优秀审稿专家。
•2013年,第四届编委会增补11位编委。
投稿指南
《生物多样性》征稿简则
《生物多样性》1993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本刊接受高水平的以下稿件:(1)生物多样性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性学术论文;(2)具有新观点和前瞻性的综述;(3)国家和地方的重要或重大生态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估;(4)外来种入侵及遗传改性生物体的释放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监控措施。
撰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投稿请登录我刊网站,点击“在线投稿”,注册后即可上传稿件,并可随时上网查询稿件审理情况。
投稿时请附言说明:(1)论文在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或创新性的说明;(2)建议的审稿人(3–5人)(附单位、通讯地址、邮编、E-mail地址)及需回避的审稿人(最多3人);(3)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稿件按照题目、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表、图、图注等顺序编排。正文用五号字,1.5倍行距,页边距3–5cm。计量单位要求使用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首次出现的种、属名请附拉丁名,并请核对无误;再次出现时属名可缩写。
来稿文责自负,需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流畅、结构严谨。必须清稿、定稿;在投稿前应请英文水平较高的学者对中文稿件的英文部分或英文稿进行文字把关。凡涉及生物学实验的论文,在投稿时请务必寄来原始实验照片,数码照片请通过电子邮件发来。
题目简洁明了,突出文章创新之处,一般不超过20个字。摘要/关键词摘要必须写清楚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中文简洁正式,约600字;英文可适当扩展,但以一个印刷版面为限。关键词3–8个,尽量不要与题目重复。
引言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或结论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或验证的假设,应能反映有关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将研究目的与上述研究背景相结合。
材料与方法方法陈述需详细,并交待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但简单的统计量(如平均值、t-检验等)无需说明。对实验中使用的试剂的来源、所使用仪器的型号、大型仪器的厂家和软件名称等也应说明。
结果文字叙述部分应是对结果的概括性描述,并与图、表内容相互补充;叙述力求简洁,避免与讨论部分混为一谈。
讨论主要目的是评论文中所报道结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并与其他相关的工作进行比较,或从实验数据归纳出一般原理。讨论部分应围绕结果进行,并与引言中所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应简明扼要,推测要有依据。
参考文献择主要列入。正文中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如“Begonetal.,1990;东秀珠和洪俊华,2001”,并与文后一一对应。准确性请作者自负。文后格式要求如下:
(1)中文文献用英文列出,文章题目、书名、出版社名请引用作者原文或查对标准译文,不宜自行翻译;书名附中文对照,注明版次,初版不注;(2)作者列全,姓前名后,名后一律不加缩写点;作者间加逗号隔开;中文文献的作者姓名加中文对照;(3)刊名全称;中文期刊用其英文或拉丁文刊名引用,并附中文刊名;(4)所有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顺序排列;(5)含英文摘要的中文文献请用“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标明;(6)全年连续编页码的期刊不引期号;每期均从第1页开始编页码的期刊附期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3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