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杂志

发布时间:2014-05-16 17:27:20更新时间:2014-05-16 17:27:53 1

  中国科学院院刊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英文机关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出版,是全世界关心中国科技界动态的读者的可靠官方英文信息来源。

  【报道内容】

  报道内容包括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现、各学部的重要活动、科技体制改革和知识创新工程工作进展、科学发展趋向的评述、科学家就我国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优秀科学家的业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新组建的科研组织机构概况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EI数据库

  2003年中国期刊收录刊源(核心版)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包括“科学观察”、“学科发展”、“焦点”、“成果与发现”、“人物”及“政策与管理”等。

  【刊登内容】

  重点刊登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

  【主要栏目】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学会

  主编:方新

  刊期:双月刊

  开本:16开

  创刊时间:1986-06-27

  邮发代号:82-202

  单价:20.00

中国科学院院刊

  定价:120.00

  国内统一刊号:11-1806/N

  国际标准刊号:1000-3045

  国外数据库收录:

  本刊MARC数据本刊DC数据

  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常设栏目有:特稿、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院士与学部、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成果与项目、论坛、科学家、合作与交流、新建机构、专题报道等。

  【文稿要求】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流畅。要有20字以内的题目(中、英文)、关键词和作者简介。文中外国人名和组织机构须依照国家标准译成中文,并注明原文全文。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成果与项目栏目的文章除上述要求外,还须有2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和主要参考文献(具体要求见附件)。所有来稿均请通过E-mail发送到编辑部。请勿一稿两投。为扩大信息量,提倡撰写短文;欢迎提供照片和图表。来稿请留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号或E-mail地址。文章发表后即付稿酬,并赠刊两册。本刊不负责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逾三个月未收到通知者,作者可另行投稿。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级管理决策者和关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读者。

  【投稿须知】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最新目录】

  科研进展——有机超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714)科研人员发现基于ⅠⅡⅤ族半导体的新型稀磁体

  (714)实验验证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确定原理

  (715)锯齿形边缘石墨烯纳米周期性结构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715)金属纳米线集成纳米光学芯片的原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716)“东方超环”高低约束模式转换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716)太阳能电池材料硒化锡纳米线化学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717)新型双电层薄膜晶体管研究取得新进展

  (717)吲哚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研究取得进展

  (717)异金属氧卤簇基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

  (717)离子液体包二氧化碳型微乳液研究取得新成果

  (718)复合纳米材料研究获得新进展

  (718)氮杂环卡宾催化合成手性含硫化合物研究获新进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3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