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业中,加强项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已成为当前房地产开发商和园林绿化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公共课题,如何解决和克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不仅需要施工企业自身的重视,从业人员的努力,开发商的理解和配合,更需要专业主管部门的协调、管理和支持,以及建设行业共同创造和谐的氛围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创造出好的项目产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完善还需很多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地产项目中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措施,方法
一、前言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整体房地产项目品质的提高,房地产项目的宣传效应提高,房价的飙升等等逐渐促使景观绿化的重视程度及绿化档次逐步提高,开发商对之的投资也逐步增加。因此,如何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完成原设计创意,提升房地产项目品质成了大多数园林施工企业及开发商需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园林绿化与土建工程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他大部分都是有生命的活体。园林绿化工程遵从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层次性。因此,近年来大量的园林植物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但施工后经常好的园林绿化设计创意却不能很好的得到体现,不能完全表达出设计中的园林美、自然美。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施工企业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
长期以来,园林绿化企业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前,通常没有制定可操作性的施工组织计划,忽视管理,更不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殊不知合理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提高工效,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2、施工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应有素质。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很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缺少对各种园林植物的生理习性、栽培技术和立地条件的了解,造成苗木不适合本土生长,或栽植期不对导致死亡等等。再加上近年来普遍认为园林绿化工程利润可观、风险不大,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最终经常出现了“借用”或者是“买标”现象,向中标单位支付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便由他们自行组织施工管理。工程开工后,现场管理“五大员”迟迟不到位,有的甚至连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基本资料都不清楚。
3、苗木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苗木缺乏统一的规格标准和质量要求。目前,各个地方经常出现国标与地方标准及民间标准不一致造成苗木规格规范参差不齐。“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这是目前苗圃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生产出的苗木过弱,无法应用于园林绿化,或者种上去后弱势生长。甚至,施工单位经常利用规格规范差异的空隙,降低苗木规格,避重就轻,不规范施工,减少大规格苗木的数量,破坏景观设计的立体感和密度感。因此,园林绿化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
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缺乏应有的技术政策规范支持。
在现有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强制性的条款较少,加上绿化工程多附属于其他建设项目中,缺乏专门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社会上也缺少专业的监理公司。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缺乏应有的技术规范支持,常常只重视临时的景观效果,对一些隐蔽内容如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都不重视,至使一些树木后期生长不良。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管理也十分重要。一个良好景观绿化工程效果的体现,需要精良的施工更需要后期精心的养护,否则原有艺术效果和园林美感受到影响,施工效果远远达不到项目设计的初衷,也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5、开发商主观意识上的欠缺。
部分开发商在主观意识上存在欠缺,对园林绿化工程不够重视,甚至刮起了“低价中标”风,这不仅给工程质量监管留下了严重隐患,更使管理处于一种两难境地,更有很多房地产企业内部没配备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监管,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乘虚而入,钻空子,做手脚,造成最后很难全面控制工程质量及效果。
三、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措施与方法
1、针对施工企业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的问题。
对于上述提到的问题,必须要求其强化企业内部自身管理,以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采取一切可能的防范措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杜绝不合格质量工程出现;其次,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尤其应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要求绿化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前,科学制定组织计划,重视施工现场管理,加强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成效。对其上报的项目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专家审核认证通过方能实施。
2、施工企业相关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应有素质。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首先,要求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在管理人员中开展相互的交流管理实践经验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其次,应该大力培训绿化养护技工技术水平,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利用率和观赏价值,提高其专业人员的审美观念,保证园林景观、园林植物色彩艺术效果的合理搭配;最后,景观设计师与施工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同时绿化施工又是一次优化设计的过程。因此,设计师要积极配合,到现场指导园林绿化工程的树种配置,主动指导施工管理人员把握园林绿化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造优质的园林绿化景观。
3、针对苗木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
针对目前各地方苗木质量规格标准参差不齐的问题,应该严把苗木规格管理及苗木栽植、养护管理等的质量关。规范施工,不能随意减少大规格苗木的数量,以次充好,破坏景观设计的立体感和密度感,导致项目景观设计的效果受到影响,损害工程形象,甚至公司的信誉。
4、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缺乏应有的技术政策规范支持的问题。
随着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统一园林绿化专业的标准势在必行,地方政府应该及时制定园林绿化地方标准。通过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园林绿化地方标准,使园林施工、监理、验收有据可寻,明确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施工队伍之间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关系,协调好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园林项目,提高园林景观效果,同时也减少后期维护的难度。
5、针对开发商主观意识上的欠缺的问题。
开发商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专业技术人员介入园林绿化工程前期方案设计及施工招投标等工程前期工作管理,认真对施工单位真实情况的抽查摸底,主动了解平时所掌握的一些施工单位的资质与实力情况,切实贯彻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尽可能选择素质好、实力强的施工单位,并协同制订现场管理的一些特定办法,如“五大员”考勤制、书面通报,制订奖罚条款等等。同时,绿化施工过程又是一次优化创作过程,加强设计图纸理念的交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场地情况配合设计人员,加强对现场优化设计施工指导的管理。
6、试行设计—施工工程总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园林建设行业都把设计与施工以两种不同形式进行阶段划分并实施建设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工程建设运作缺乏主体控制,往往产生设计方案与竣工现状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创新的建设模式,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其设计、采购、施工由一个工程总承包公司或设计与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承包,同时开发商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指导、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全面负责,从而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深度交叉和内部协调,促进承包商主动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完善,才能较好地确保项目产品功能和质量,建造出优美适居的项目产品。
四、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又是一次深度优化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开发商要有全面的工程管理原则及园林专业技术人员监管才能指导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把园林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与各种植物的生理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造出经济美观的园林作品,从而提升房地产项目的品质,以达到提高开发商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3463.html
上一篇:大学校园绿化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