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浅谈农村公路水毁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1-02-26 11:21:41更新时间:2011-02-26 11:21:41 1


  摘要:水毁防治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文章从地质、水文调查,加强预防性养护,增加防护设施建设,加强路政管理等手段,提出超前预防,科学处治,有效降低公路水毁程度,对农村公路水毁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水毁;公路;防治;措施
  水是公路工程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它又是公路的克星。特别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护展,任何地区、任何等级的公路都会遭到规模越来越大的水毁损伤,从而直接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影响到交通运输的安全与畅通。因此,对于公路水毁的防治,特别是农村公路,公路里程长,等级低,分布散,抗水毁能力差,所以公路水毁隐患多,加上公路的养护资金不足,给地方公路养护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就农村公路水毁防治的措施谈一些体会。
  一、地质、水文调查
  组织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县公路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及气象等自然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系统进行分析和研讨,建立起不同路段,不同地质、水文特性的公路水毁形成成因,水毁频率等档案资料,提出预防和处治方法,为水毁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加强预防性养护,消除病害,提高抗水毁能力
  1、加强路基排水。针对我县公路地下水丰富且水位高,路基渍水严重的特点,加强路基排水。主要措施有:一是根据路基横断面和路基外侧水文状况加深边沟,且边沟底部向路基外侧稍倾斜,尽可能避免边沟水渗透路基内部;对纵坡较大的路段,做三面光边沟,防御下雨时,边沟水对路基的冲割;二是根据农、林、水、路综合治理的需要,增设专门服务于农田排涝和灌溉的涵洞,减少人为因素的公路水患;三是对于有地下泉水突出路段,要改变路基结构层,设置级配粗砂石反滤层和引水育沟,并在反滤层上加封隔参层,有效防止泉水涌入路面基层结构,增强抗水毁能力;四是对公路上边坡(路堑)的塌方频繁且危害大的特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设置截水沟,有必要时要设置双重截水沟进行排水,防范雨水损害边坡。
  2、加强路面排水。针对我县雨季降水量大,边远区多降大暴雨,公路纵坡大的特点,加强路面排水。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固边坡,实行植被,并从路肩开始向边沟覆盖,起到栏水缓冲作用,减少水土流失;二是合理设置急流槽引导路面排水,避免路面水对边坡的冲刷,造成路基缺口;三是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面侧路肩出每隔10米开挖一道横向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四是加强路面养护,保持路面平整度,路拱适度,线条顺直,路容整洁,防止积水。
  3、及时消除构造物隐患。定期或不定期对路基档墙、护坡、桥涵等构造物进行巡查,及时记录相关资料,全面掌握构造物养护情况,对存在隐患的,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处理措施消除。
  三、增加排水和防护设施建设的投入
  应增加排水和防护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排水、防护系统的维修、改造和加固,以增强公路的抗水毁能力。
  四、加强路政管理和技术管理
  对侵占和破坏公路路基和边坡,损毁和妨碍公路排水系统功能,危害公路设施安全等行为依法严惩,通过有效维护路产、路权,确保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特别是对过圩和开发区路段,由当地政府按城镇排水要求建设和管理好排水系统,要强化临路建筑的路政和技术管理,使临路建筑符合公路功能要求。
  公路水毁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公路工程条件、人类活动等多种环境因素综合的复杂问题,所以,对于水毁的防治,并不是单纯的采取工程措施,应该是全面性的,综合性的,也即是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建养并重,防治结合,把公路水毁防治工作贯彻于公路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阶段,科学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水毁防治的最佳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公路水毁的防治,应该是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来治理水毁,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