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宜宾市城区行道树现状及探讨

发布时间:2011-02-26 11:21:40更新时间:2019-05-24 16:33:17 1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道路行道树是街道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宜宾城区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分析城区行道树的绿化现状,对当地城区街道行道树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宜宾城区;行道树;现状;对策;
  行道树指按一定方式种植在道路的两侧,形成浓荫的乔木,其生长除了要具备一般的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建筑物、地上与地下管线、人流、交通、地域文化等人为因素,因此行道树生长环境条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整体[1]。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的东南部,坐落于三江会合之处,城区周边分布环城五座山。四季分明,夏热秋凉,没有无冬无夏的现象,四季分配不均,夏长于冬,春秋相近,冬暖春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降水集中于夏季,秋雨频繁,雨日较多,多夜。城区四周环山,三面环水,风速小,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一、宜宾市主要行道树种类及应用特点
  (一)小叶榕(桑科,榕属;Ficusmicrocarpavar.pusillifolia)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常绿乔木,树干主枝具下垂的气生根。喜温暖多雨气候及肥沃、湿润、酸性土壤,怕旱,根系发达,生长快,寿命长。
  应用范围:常绿,冠幅大,枝叶茂密,浓荫蔽地,气根发达,病虫害较少,宜作庭荫树或行道树[2]。
  宜宾应用表现及评价:城区行道树应用量最大,整体生长情况良好;白粉病、介壳虫等病虫害较易大发生及流行,大量的气生根较难处理,滞尘后观赏性变差。
  (二)黄葛树(桑科,榕属;Ficusvirens)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落叶乔木,冠幅大,树型高,萌枝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强阳性,根系庞大,穿透力强,耐干旱瘠薄,裸露岩石和滨河地带均能适应。
  应用范围:既可作行道树、庭荫树和风景树,又可作河湖岸边的绿化树种。
  宜宾应用表现及评价:宜宾乡土树种之一,南岸城区行道树应用较多;应用中存在株型差异过大、整枝过重的问题;根系容易引起道路路面破坏。
  (三)天竺桂(樟科,樟属;CinnamomumjaponicumSieb.var.chekiangense)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常绿乔木,树冠卵状圆锥形,皮灰褐色,光滑,不开裂,有芳香及辛辣味。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及中性土,忌积水,抗二氧化硫。
  应用范围:可作行道树和园景树,也可作工矿区绿化和防护林带树种。
  宜宾应用表现及评价:宜宾近年引种较多,树型整齐,冠幅较大,生长速度快,病虫害较少,抗性较强,生长表现良好;可以作为基调树种或骨干树种应用。
  (四)重阳木(大戟科,重阳木属;Bischofiapolycarpa)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落叶乔木,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力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湿润、肥沃土壤中生长好,耐水湿,根系发达,抗风性强,生长较快,对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
  应用范围:宜作庭荫树及行道树,也可作堤岸绿化树种。
  宜宾应用表现及评价:近年引种树种,存在病虫害严重、观赏性较差等问题;建议控制应用并逐步更换。
  (五)大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LigustrunlucidumAit)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常绿大灌木或乔木,皮灰褐色,光滑不裂。叶革质光泽,枝斜展,广卵形树冠,圆锥花序顶生,花期7月,果熟期10-11月。
  应用范围:萌芽力强,适应范围广;具有滞尘抗烟功能,能吸收二氧化硫,适应厂矿、城市绿化。
  宜宾应用表现及评价:城区大量应用,生长良好,景观性与功能性体现较好;可以作为宜宾城区行道树的基调或骨干树种应用。
  (六)杜英(杜英科,杜英属;Elaeocarpussylvestris(Lour.)Poir)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树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红褐色,树冠紧凑,近圆锥形,枝叶茂密。其叶革质披针形,秋冬至早春部分树叶转为绯红色。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环境,根系发达,树干坚实挺直,抗风力强。排水良好的酸性黄壤土中生长迅速,病虫危害少。
  应用范围:宜丛植、群植或对植,也可植于草坪边缘或用作花木背景。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可作为工矿区绿化树种[3]。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多作为行道树、园景树广为栽种。
  宜宾应用表现及评价:宜宾地区近年引种后抗病性及适应性较好,生长情况良好,但秋季变色的叶片数量和颜色都不够;应适当控制栽种。
  (七)垂柳(杨柳科,柳属;SalixbabylonicaL.)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落叶乔木,树冠倒广卵形,小枝细长下垂,淡黄褐色。叶互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深厚的酸性及中性土壤。较耐寒,特耐水湿。萌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对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能吸收二氧化硫。树干易老化,30年后渐趋衰老。
  应用范围:植于河岸及湖池边最为理想,是重要的庭园观赏树、行道树、庭荫树、固岸护堤树及平原造林树种;也可用于工厂区绿化。
  宜宾应用表现及评价:在滨江路应用多,出现病虫害较严重,大树易早衰的问题;可在滨江路和滨湖路应用。
  (八)其他树种
  宜宾城区部分街道还使用了楠木、悬铃木、桂花、广玉兰、银杏、刺桐等树种作为行道树。
  宜宾城区道路行道树树种大多适宜于宜宾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道路绿化景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地域文化色彩不浓等问题。
  二、宜宾市行道树绿化所存在的问题
  (一)树种布局太单一,分布过于集中
  城区行道树使用最多的树种是小叶榕、大叶女贞等,且主城区大多只用单一树种,没有进行很好地树种搭配与组合,并大量采用树池式配植方式,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且不利于行道树的病虫害防控。
  (二)行道树栽植形式过于简单,缺乏层次性
  城区行道树大多采用树带式和树池式配置形式,配置简单而单一,缺乏绿化立体层次和绿化宽度,绿化的景观效果、生态效果及功能效果不佳。如城区的人民路等干道绿化只配置悬铃木进行配置。
  (三)观花树种、香花树种及彩叶树种使用较少,景观异质性不够
  行道树中可以观花的只有广玉兰、杜英、银杏等少数树种,配置数量不够,城市街景的整体景观效果较差。
  (四)行道树树干分枝点普遍过低,影响车辆及行人通行
  绝大多数行道树的树干分枝点都过低,造成树干的高度没有达到标准,对行人和大型车辆通过造成不便。株距存在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影响街景及遮荫效果或造成树冠间的挤压,影响行道树的生长与发育。
  (五)个别街道行道树种选择不当,遮荫效果不佳
  多数树种的树冠较大,但滨江路等道路选用单一的楠木、垂柳、杜英等作为行道树,树冠冠幅较小,遮荫效果不好。
  (六)反映地方特点及地域文化不够,乡土树种应用少
  宜宾城区街道绿化没有特色树种,在主要街道也没有特色树种和乡土树种来表现景观效果和地域文化,无法体现宜宾绿化的特色。
  (七)行道树的整体养护管理水平差,观赏效果不佳
  由于养护管理的资金配置及政策支持不够、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组合不当等原因,造成行道树生长缓慢,叶片无光泽、卷蔫,病虫害大发生,无法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宜宾市行道树绿化设计的对策
  由于地面行人践踏、摇晃和损伤,地下管道、空中电线电缆的障碍,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危害所致,城市道路绿地的环境条件比其他园林绿地的环境条件差,行道树必须对不良条件有较强的抗性,要选择耐瘠薄、抗污染、耐损伤、抗病虫害、根系较深、干皮不怕强光曝晒、对各种灾害性气候有较强抗御能力的树种;同时还要考虑生态功能、遮荫功能和景观功能的要求。
  树种选择上尽量选择乡土树种,选抗性强的树种,选树干挺拔、树冠大的树种,选发芽早、落叶整齐的树种,选深根系、无毒、无刺、无飞毛的树种,选树龄长的树种,也可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间种。
  (一)进行合理的树种规划与布局
  应对城市行道树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并选取适应宜宾条件、具有较好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的3-5种行道树作为基调树种,确定5-10种树种作为行道树配置的骨干树种,并适当引进部分外来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的选择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能体现和谐一致的总体风貌,并形成“一路一品,一路一特色”的景观效果。
  (二)注重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与合理组合
  应注意行道树的乔灌草搭配、观叶观花品色及赏形树种搭配、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搭配,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色彩单调、结构简单的问题。宜宾作为重要的油樟香料基地,可以在宜宾的过境路、城市主干道等区域配置樟树等木兰科植物,以充分体现宜宾的地域文化;为充分体现宜宾蜀南竹海风景区文化与特点,可以在滨江路等区域配置楠竹、杂交甜龙竹等竹类;可以在南岸新区适当配置红花羊蹄甲、峨嵋含笑等树种,以增加行道树的开花植物及整体景观性。
  (三)注重发挥行道树的功能作用
  在选取行道树树种时,不要只为了美观而忽视其遮荫功能,应注重行道树的树型、冠幅、根系深浅、分支点高低等属性选择。
  (四)多选用彩叶、香花树种
  城市绿化中多用香花树种既能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又能利用花香清新空气,让行人在街道上有种清爽的感觉。宜宾城区绿化可选用白兰、桂花、杜英、银杏等香花和彩叶树种进行配置。
  (五)尽量选用抗污染、耐酸雨的树种
  宜宾城区工业废气、灰尘、和汽车尾气是主要污染源,酸雨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合理配置行道树种能在营造城市街景同时净化空气,降低城市污染指数。宜宾城区可以大量选用广玉兰、樟树、黄葛树、大叶女贞等抗性与耐性较强的树种,而尽量不选用雪松等树种。
  (六)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三分种,七分管”,加强行道树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是形成良好街景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行道树的设计要考虑减弱噪音、减尘、遮阴及街景等因素,还应综合考虑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统一。在设计行道时还应注意路口视线要求及电线杆附近、公共车站处的处理,保证安全视距所需的最小距离。
  道路系统是现代社会建设中的基础设施,而行道树的选择应用,在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方面,有着积极、主动的环境生态作用。作为园林绿化工作者,要根据人们的意愿让城市街道变得更加美丽,为打造“山水园林城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润清主编.园林树木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90~91
  [2]邱巧玲.城市干道绿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园林,2002(3):26-28
  [3]张德顺,钱又宇.强化植物配置季相变化提升城市绿色景观内涵.园林科技信息.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