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助理水利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3-10-17 13:55:10更新时间:2013-10-17 13:59:13 1

  摘要:对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前提,水土保持学科体系的建立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保证。只有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对水土进行系统的、高效的、持续的保持,在水土流失基本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工程、管理理措施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针对水土流失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分析了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意义,并且阐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破坏,威胁人类生存;

  土地退化,加剧了干旱造成的危害;

  河湖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多种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功能迅速丧失。

  2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研究意义

  人类在有史以来的生存发展中,长期与水土流失进行斗争,以有效的土地收益哺育与延续后代。可以说人类就是在与水土流失和保护的斗争中建立起水土保持理论的。古代美、澳、非洲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人类为新开垦处女地获得农业收成,以无数拦蓄、引渠、建库、设坝的土木工程保持水土。今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运用更多先进科学技术,发展集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土地生产力。如以色列的节水滴流技术明显提高土地的收益即是一例。

  我国水保事业的历史更为悠久,公元前六世纪楚国令尹己在淮河流域建成历史上有名的破塘,公元前二世纪战国末,创造了不少坡地保水抗旱栽培,如土川川法、高低川种植法等;西汉时坡地上己有雏形梯川;清代农民用泥沙打坝淤地,并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汰沙澄源作川。黄土高原的聚揪滩、堰墙、谷坊、引渠,西北新疆的坎儿井,南方的池、塘蓄水,四川都江堰的分洪崛江、蓄灌成都平原,广西灵渠等,都发展至今。今天则发展了小流域治理与开发利用并举的综合水土保持工程,修梯川、建坝地、引水拉沙、治沙造川,治理崩、滑、流失水土工程,特别是退川还林草、封山绿化,采用了点面结合多种类型的治理和经营管理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的道路。截止日前我国近50年的水保事业成效显著:修梯川、建坝地、治沙造川共1187万km2,栽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4000万km2,灌草保存面积400万km2,兴修上亿处蓄水保土工程,多项蓄保设施年增蓄能力250亿m3,拦蓄泥沙15亿t,年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达3万km2。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力的保护。

  水土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也与其它资源和环境保护一样,成为我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证条件,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历史证明,水土保持对于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治理水土流失灾害,维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使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

  (1)加强水上保持法制宣传防比新的水土流失

  国家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012年的“两会”水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央高度重视水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把水利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水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旨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这是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个层次最终是为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水土保持的最基本任务。水土流失、水环境的恶化己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除了在有关水利工作会议上进行传达贯彻还通过张贴水土保持宣传画、报纸、电视、散发传达、巡回演讲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通过执法监督取得了显著成绩防比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2)注重综合效益改善黄河生态环境

  植被的破坏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地表植被覆盖对地而尤其是坡而土壤侵蚀影响极大植被的减蚀作用主要表现在植被茎叶对降雨雨滴动能的削减作用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对径流流速的减缓作用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入渗可以滋养水源固结土壤提高土壤抗蚀性作用植被可以减缓风速降低风力侵蚀危害。在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栽种牧草禁比毁林、毁草同时对沟、河、路、渠的堤岸坡而布设植被或砌护措施防比坍塌和冲淤。在河道综合整治中除抓好河道疏浚、护岸建设外注重综合效益在河岸两侧堤顶大搞防护林建设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

  (3)改良耕作措施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

  耕作措施的改变主要是为了增加地而覆盖率和粗糙度。主要方法有深耕、混播与套播、增施有机肥以及起垄种植等。农作物生产结构的调整要遵循科学、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既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又要研究和预测潜在的、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及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效益。因此控制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水土保持与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作用促进农村环境和经济同步发展。同时水土保持工作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积极研究应用新技术新措施和新方法提高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群众参与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要鼓励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加强宣传推动水土保持科普教育。一方面以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法等法律的宣传为突破口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依法严肃查处非法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污染的行为。同时做好群众生态保护和环境知识的教育工作强化群众环境意识形成人人参与水源保护、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局而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另一方而加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水土保持内容编辑出版水土保持科普读物形成各级政府投资、多种载体和途径宣传的新格局提高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水平。

  4总结

  水土保持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郊区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小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等新情况水土保持工作要为实现总体发展战略服务。切实加大水土保持投入继续实施河道的护岸工程建设,积极稳妥地抓好基础对城市基建、扩建、改造建设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2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