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单对石家庄市主城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方案进行研究。
关键词: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研究
一、项目背景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将于2014年底建成通水,为实现配套工程同步建成的总体目标,需同步进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
按照规划,石家庄市区共规划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水厂7座,(其中主城区4座、东部开发区、良村开发区、正定新区各一座),水厂设计总规模160万m³/d。
二、建设方案研究原则:
1、在石家庄市区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实际用水需求,科学制定水厂建设规模和工程建设周期,统筹安排水厂近、远期建设计划,充分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充分利用现有的供水设施,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
3、多水源供水,外调水和本地水(包括水库水、地下水)互为补充,提高供水安全性。
4、至2014年底,供水能力大幅提升,基本满足市区的用水需求。
5、按照省、市南水北调相关精神,受水区在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后,由南水北调水置换本地地下水。
6、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降低新鲜水用量,节约水资源。
7、优水优用、分质供水。
三、主城区供需水量分析:
1.主城区集中供水量:统计资料见下表
地下水产水量变化趋势图
地表水产水量变化趋势图
总产水量变化趋势图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主城区集中供水量中地下水产水量逐年减少,由2006年日均产水量23.8万立方米递减至日均产水量12万立方米。
地表水产水量逐年递增,由2006年日均产水量16.33万立方米递增至日均产水量27.4万立方米。
总产水量在40.67~39.02,总产水量除2009年由于“三年大变样”的实施,用水量略有增加外,基本保持稳定且略有下降。
分析原因:一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及退二进三政策的落实,用水量大的工业用水户大量的外迁,局部用水需求大量减少;二是随着水价调整的进一步到位,广大用水户节水意识的普遍提高,主城区用水量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三是近年来主城区中水回用力度加大,进一步减少了工业用水和城市杂用水的需求;四是城区规划的调整,产业布局发生很大变化,局部供水需求与当初规划用水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
2.主城区自备水源供水量
据调查,目前三环以内各单位拥有自备水源井约716眼,供水量为8100万立方米/年,约为22~23万立方米/天。
3.主城区现状总供水量
单位:万立方米/天
序号集中供水量自备井供水量总供水量
140.67~39.0222~2361.02~63.67
根据以上调查,主城区现状新鲜水用水量在64~61万立方米/天。按照要求,南水北调通水后,在市政集中供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进行封停,改用城市集中供水。因此,到2014年底南水北调通水后,由于自备井封停,主城区需新增22~23万立方米/天的集中供水水量。
四、主城区水厂建设方案(近期)
通过以上分析,近期主城区新鲜水需水量在63万m³/d左右,在考虑逐步封停自备井、减少市区地下水取水量的情况下,同时保留利用30万m³/d岗黄水库水的情况下,需新增33万m³/d的集中供水量。
根据石家庄主城区地形北高南低的特点,及主城区主管网布置现状,建议近期建设西北地表水厂(规模10万m³/d);东北地表水厂(近期规模25万m³/d)。这样,到2014年底南水北调通水后,主城区地表水供水量可达到65万m³/d(其中南水北调水35万m³/d;岗黄水库水30万m³/d),基本满足近期用水需求。地下水作为备用水源或用水高峰期不足部分的补充。
其他配套水厂建设随着市区的发展,及用水量的增加逐步建设完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20727.html
上一篇:农业工程论文雨水回用方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