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级工程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是国内公开发行的水土保持综合性刊物。其宗旨是为水土保持界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管理人员等提供科学技术交流的园地,传播新成果、新技术信息,为促进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秉承以人为本、民主办刊、开放办刊的理念,实行以学术价值为唯一标准的合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摘要 介绍三都水族自治县冬作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播期确定、种薯处理、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冬作,栽培技术,贵州三都
1 品种选择
根据三都水族自治县气候、土壤条件及马铃薯市场情况,宜选择费乌瑞它极早熟菜用型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60 cm左右,叶绿色,长势强,花蓝紫色,块茎卵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结薯集中,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耐贮藏。出苗到收获约60 d,单产25.5~45.0 t/hm2。适宜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块茎对光敏感,应及早中耕培土及管理,喜水喜肥,注重晚疫病防治,适时收获。
2 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排灌方便,前茬为水稻或非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水旱轮作为好,旱地易发生黄蚂蚁[1]。
3 播期确定
以出苗后无晚霜为原则。低热区可在12月上旬播种,采用露地栽培或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可促进早熟。高寒霜冻较重的地区可在12月中下旬播种,必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否则推迟到1月上旬播种。
4 种薯处理
4.1 选种
选用健康的脱毒种薯,并严格挑选,淘汰病烂薯。选种标准:具备品种特性,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色泽新鲜的薯块作种薯。淘汰表皮龟裂、畸形、生有病斑、受冻发僵以及退化变形的块茎。
4.2 催芽
播种前20 d,将种薯平摊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屋内或晾晒场,去除烂薯,温度维持在10~16 ℃,并经常翻动使之均匀受光,当芽长1 cm时,浓绿或紫色,根尖突出即可。
4.3 种薯切块
切块前,对切刀用0.1%高锰酸钾液消毒(1 g高锰酸钾对水1 kg)。每切1个种薯,切刀应放进消毒液消毒1次。切到病薯时,应立即将切刀重新消毒。可采用2把刀轮换切。25 g以下的种薯采取整薯播种。对于大种薯采取切块播种,切块以30~45 g为宜,方法有横竖切或环切等[2-3]。保证每块含芽眼1~2个,忌切成条状或片状。
4.4 包衣处理
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包+7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包+5 kg滑石粉混合与100~150 kg种薯切块拌匀,然后平铺地面稍加晾晒。通过包衣处理可预防细菌病害和真菌病害,并提高出苗率。
5 栽培
5.1 开厢
按1 m开厢,做成深沟高厢,厢面60 cm,厢高35 cm,沟宽40 cm。
5.2 施肥
沟施腐熟有机肥15.0~22.5 t/hm2、有机复合肥1 125 kg/hm2作基肥(混配施用尿素3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效果更佳)。
5.3 播种
用种量2 250 kg/hm2。栽植行距50 cm,株距20 cm,播种深度8~10 cm。费乌瑞它往根茎上方结薯块,播种时可把种薯芽眼向下摆放,利于结薯[4]。
5.4 盖种、覆膜
有条件的,可先用适量稻草放在条播沟内、种薯的上面,再用泥土盖种(稻草覆盖可加强肥效,种出的商品薯色泽好,产量高)。然后平整厢面,施足底水,喷旱地除草剂(乙草胺100 mL对水50 kg),最后覆盖地膜,地膜覆盖要严密,防止风吹地膜被揭开。
6 田间管理
6.1 破膜
地膜覆盖栽培的,待霜期过后(2月中旬)及时检查是否出苗,出苗后注意破膜、压膜,防止高温烧苗。
6.2 水分管理
齐苗后应注意水分的管理,特别是薯块膨大期应保证水分的均衡供应,防止薯块空心。雨季到来时,注意清沟排水,防止薯块被水泡而腐烂。
6.3 追肥培土
苗齐后可淋清粪水15.0~22.5 t/hm2或追施尿素150 kg/hm2。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植株封垄前培完。苗高10~15 cm时进行第1次培土。在现蕾期进行第2次培土。尤其是费乌瑞它有向上结薯的特性,培土要高[5]。
6.4 激素控制
当植株生长过快、有徒长现象发生时,可用80 mg/kg多效唑叶面喷雾,可防止徒长,促进结薯和薯块的膨大。
7 病虫害防治
7.1 马铃薯晚疫病
症状:叶片发病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渍状褪绿斑。后渐扩大,近圆形,暗褐色。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扩大迅速,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病斑边缘有一圈粉白色霉层,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在叶背病斑边缘最明显。病斑可沿叶脉发展到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萎垂,发黑;可造成整殊枯死。
防治方法:在未发生晚疫病前(现蕾期),先喷施保护剂加杀菌剂,如用l∶1∶200波尔多液喷施预防,10~14 d喷防1次,连续2~3次。在发现中心病株后,应拔除病株并远离种植区深埋,并及时使用治疗剂开展大面积防治,可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主要成分霜脲氰+代森锰锌)500~700倍液(每100 g对水50~70 kg),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900 kg/hm2进行喷雾。对重病田、早发田应隔7 d连续防治2~3次,控制晚疫病的流行。保护剂和治疗剂使用方法应根据晚疫病发作情况而定。
7.2 蚜虫
蚜虫为害植株叶片,使其大量失水,叶片严重干枯死亡,更甚者传播病毒病。防治药剂有辟蚜雾、吡虫啉、灭蚜松、阿维菌素、黄连碱和苦参碱等[6-7]。
7.3 黄蚂蚁
前作为旱作的田块容易受到黄蚂蚁的危害。主要咬食块茎使其变形,从而失去商品价值。可用40%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灌根,或在有机肥中混施辛硫磷进行防治。
7.4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以低龄幼虫为害嫩叶、嫩芽,形成凹斑、孔洞和缺刻。3龄后潜入土表,咬断根、地下茎,使幼苗萎蔫、死亡。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 mL拌润细土30 kg,撒于根部防治,或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8 适时采收
采收标准: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下部叶片干枯,块茎颜色由浅变深,薯块容易脱落。选在晴天采收,将薯块挖出后在土表摆放至晾干水汽,薯皮适当老化后再分级装袋。来不及销售的商品薯应放入室内进行覆盖,防止见光变绿失去商品价值。
9 参考文献
[1] 邹婉晴,李文根.冬季稻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4-136.
[2] 赵美雪,李品清.稻田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常见低产原因和改进措施[J].广西农学报,2010,25(3):40-42.
[3] 黄浩清.冬种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5):25-26.
[4] 陈泰轩.一年三熟间作套种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3):15-17.
[5] 温亚丽.河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种业导刊,2010(4):23-24.
[6] 刘玉佩,黄雪琳,谭小莉,等.不同覆盖处理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5):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