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论文期刊推荐《中国花卉盆景》,月刊,大16开,80页,全彩,是一本主要面向家庭园艺爱好者、园艺公司和相关科研单位的杂志。从 1984年创刊至如今纸媒受到严重冲 击的年代,有一群忠实拥趸从创刊号订阅至今,改版后逐渐吸引到很多年轻读者订阅。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不枯燥不死板、轻松有趣的。篇幅大小不一,形式不拘一 格。知识深浅不一,从园艺菜鸟的小经验到专家有深度的大文章都可以见到。
【摘要】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一个较具代表性的朝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唐代的林业的保护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以唐代的林业保护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唐代的森林分布情况,以及当时是如何运用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林业进行保护的,并进一步就其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唐代,林业,保护
关于唐代林业的保护问题,前人是有一些研究的,如刘华先生在《我国唐代环境保护情况述论》一文中谈及到了中国唐代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活动,只是简单的提及,未做具体深入的论述;周景勇、严耕两位学者的《论唐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一文,对诏书中的生态意识做了详细分析,给了我们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乜小红教授在她的《唐五代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对生态平衡的认识》一文中,也有提及林业保护方面的政策法令及当时的保护意识,但是其侧重点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另外,福建师范大学的刘锡涛先生对林业保护问题也有一系列的研究,其《唐代林业职官和护林诏令及造林活动》一文中,介绍了唐代时期林业的职官制度、护林诏令及造林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唐代林业保护方面的资料。不过,总的来看对唐代林业保护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
一、唐代的林业状况
1、唐代的森林分布情况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多林的国家。在唐代,我国仍然是一个森林密布,木材和林副产品十分丰富的国家。据有关学者统计,唐代时期全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33%~37%,处于比较好的环境质量状况下。这一时期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尤其集中在东北的平原、山地,华北深山区,黄河流域的深山区,运河两岸,西南地区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我国森林的分布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均衡性,即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刘锡涛先生初步估计,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森林覆盖率为50%左右,西部和北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仅有15%左右。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仅仅为32%,森林主要分布在深山区。我国森林更多的则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南州“山多楠木,堪为大船”,当时的嘉陵江上游和今天重庆綦江一带经常有大象、野牛成群出没,而在今云南宣威、嵩明到建水一线也是野兽众多,由此可见当时周围的森林之茂密。
2、林业的贡献
尽管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或没有完全意识到林业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但是,纵观当时历史背景不难发现,林业对于当时人们的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用林(烧炭、樵采)、手工业用林、建筑用林(土木取材)、统治者游猎用林、战争用林等。
唐代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历代王朝都重视“劝课农桑”,据记载“户内永业田,每亩课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枣十根以上。土地不宜者,任依乡法”。政府通过法律规定在田间种植不同的树种,这有利于改善农田周围的环境,防止农田的水土流失。独立于农业之外的手工业,如煮盐、铸钱、造船等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生产是对自然物的加工,因而与森林资源的丰贫有直接而重大的关系。煮盐要用火煮,“其下列灶燃薪”,“其”在这里指的是煮盐用的锅盆等,当时的能源主要是木柴。唐代南方海盐产量一跃而居全国之首,成为产盐重地,除了已有先进工艺外,还与南方森林资源丰饶,能提供充足的能源也有极大的关系。铸钱须对铜矿石炼铸,整个工艺过程都要加热处理,在煤炭和石油产品尚未普遍作为热能源的时代,主要依靠的就是伐薪烧炭。据记载,从采铜矿到炼成生铜,要用相当数量柴薪连烧二十余个日夜,故得铜甚艰。由此可见,铸钱也是离不开林业材料的供应的。还有唐代迅速发展的瓷窑,其烧制也主要是以木柴、木炭为燃料的。而造船,其直接材料就是木材。大运河畅通,木船成了当时最经济便利的有效交通工具,从刘晏起,唐廷为适应运河各段水力大小而制造的各具特殊结构的漕船,全在扬子县十个官营船场制造。南方各地无不通水,民间“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往来江淮间的俞大娘航船,载运量在万石以上,养生送死嫁娶都在船上。贞观时唐朝与高丽的战争所用的上千艘船,都是消耗大量的木材制成的。可见,造船行业也需要丰富的森林资源。唐代每年的柴薪消耗也是十分惊人的。以长安城为例,据统计,长安城一年的柴薪消耗量为30余万吨。
唐代统治者为了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多次大兴土木,修建大型豪华的宫殿、陵寝、园林、坛庙、亭台楼阁等,采伐了许多附近及深山地区的林木。如贞观八年(634),“冬十月,营大明宫”,据《唐两京城坊考》载,大明宫中有26门,40殿,7阁,10院及楼台堂观亭无数等。开元二年(714)修建兴庆宫,宫内建有许多殿台楼阁。贞观十八年与天宝六载在骊山下建造华清宫,贞观二十一年(647)四月,“命修终南山太和废宫为翠微宫”,永淳元年(682)二月,“作万泉宫于蓝田”,七月,“作奉天宫于嵩山南”等等,这些宫殿的建设消耗了大量的林木。另外,还修建了许多寺观,如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太子为文德皇后作大慈恩寺成”。景云二年(711),为金仙、玉真二公主造观等等,在没有钢筋和水泥的唐代,林木无疑是当时大规模宫城房屋建设与修缮的主要原材料。
有唐以来,战争频繁。从建唐到全国的统一,战争不断,随后又有平定高昌,抗击东、西突厥,两次征伐高丽等系列战事发生。安史之乱后更是战火不断,藩镇叛乱,农民起义。交战的双方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不但要利用木材准备大量的军用物质,如攻城的梯子、渡河的桥船、射击的弓箭等,而且所到之处,均以焚烧林木为炊;同时由于战术上的需要,常以森林等障碍物做掩护和进攻;更有采取火攻战术、焚毁林木或林产品。所以林木为战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安禄山自灵昌渡河,以
上一篇: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下一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研究生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