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部的千佛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为了迅速推动产业强镇建设,该镇在有效利用耕地资源的情况下,以挖掘高标准农田生产潜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为主攻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为主线,实现产量“千斤粮万元钱”、 “吨粮五千元”,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摘要 以井研县千佛镇为例,分析了当前粮经复合种植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推广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粮经复合现代农业,现状,成效,对策,四川井研,千佛镇
1 粮经复合模式现状
千佛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地处浅丘山区,辖9 个村,156个村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41.9 km2,现有耕地1 733.33 hm2,其中田933.33 hm2,土800.00 hm2;总人口23 104人,其中农业人口20 057人,占总人口的86.8%。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粮经作物常年复合种植5 133.33 hm2,总产可达5万t。主要推行菜―稻―菜轮作示范、旱地粮(油)菜间套作示范及畜―沼―菜循环农业示范模式。2013年,优质稻―再生稻―蔬菜模式达到1 400 hm2,油菜(春菜)―优质稻―秋菜模式达到866.67 hm2,梅家湾柚子+魔芋或大豆模式达到800 hm2,玉米+大豆―红薯―蔬菜模式达到1 266.67 hm2,“小麦+蔬菜(大头菜)―玉米+紫薯―冬豆”模式达到了800 hm2。
近年来,千佛镇坚持粮食、经作两手抓,切实采取多种措施有序推进粮经复合和稻菜轮作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该镇水田和旱地的不同特点,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通过优化种植模式、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打造,以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为核心,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2 示范成效
2.1 科学布局,突出区域特色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在规划布局上,逐步打破了镇与镇、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行政界线,根据浅丘低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实现了粮经作物集中成片发展。截至2013年底,在瓦子坝村建立优质稻―再生稻―蔬菜模式示范基地40 hm2,在千佛村、民建村建立油菜(春菜)―优质稻―秋菜模式示范基地33.33 hm2,在梅家湾村建立“梅家湾柚子+魔芋或大豆”模式示范基地60 hm2,在新群村建立玉米+大豆―红薯―蔬菜模式示范基地53.33 hm2,在高岩村建立蔬菜(大头菜)―玉米+紫薯―冬豆模式示范基地13.33 hm2,助推全镇发展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5 133.33 hm2持续健康发展。
2.2 基础配套提产能
近年来,在建项目区(瓦子坝村)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农田建设、新增500万t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已硬化便民路6 000 m,修筑机耕道1 000 m,兴建蓄水池23口、整治山坪塘9口、排灌渠3 500 m、提灌站4座,基地内沟、凼、渠、池、路设施基本配套,排、灌、蓄功能基本完善,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达60%以上,农田保灌率达90%。
2.3 技术集成重示范
一是推广突破性水稻新品种内5优5399、玉米高玉171、小麦川麦48、油菜绵新油19号、红薯南薯88、紫薯山川紫等高产优质高抗品种;二是重点示范水稻集中旱育秧、半旱式栽培、强化栽培,玉米肥团育苗、移栽覆膜栽培,小麦药剂拌种、小窝疏株密植,油菜适期早播、增施硼肥,蔬菜营养钵(软盘)护根育苗,再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2.4 粮经复合创双增
2.5 典型示范促带动
畜―沼―菜循环农业示范区,即禾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全镇最大的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是由到日本研修回乡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夫妇创建的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即在千佛村、新群村、高岩村流转土地80 hm2,用于现代化与半现代化大棚蔬菜种植及生猪养殖,这也是全镇农业循环立体经济的成功典型。目前,园区内智能化育秧场1.36 hm2,钢架生产大棚72 hm2,棚内安装有喷灌、滴灌设施,田网、路网、渠网规范统一,养猪场、沼气池、采后包装处理场配套齐全。整个园区现年可培育粮经作物种苗3 000万根,年产蔬菜11 000 t,产值达2 640万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近百户农户。
3 存在的问题
千佛镇当前建设粮经复合产业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少;农机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大;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少,产业化水平低;耕作习惯落后,单一种植模式等制约因素。
4 对策
4.1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要大力建立健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招商引资、核心示范带动、重点项目督查等激励机制。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动员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严格奖惩[1]。
4.2 狠抓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整合,逐步改善示范基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做到田网、水网、电网、路网配套,基地灌溉保证率达到95%,核心区基地标准农田三级以上的耕地占到85%,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0%,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0%。做到耕地质量显著提升、排灌体系逐步健全、田间道路日趋完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2]。
4.3 抓标准化生产,落实科技增产措施
在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中,农业部门召开专题会,早规划、早落实、早培训;要通过适度规模发展,引进业主经营,培养种植大户;同时,乡镇农技员要及时深入基层加以指导,力争做到“五统一、一集中”,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配供肥、药,统一签订收购合同,集中育苗分户移栽[3-4]。
4.4 进行市场调研
负责组织实施的基层农技部门要及时进行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做到种植与需求相一致,在首先选择好对路(畅销)粮经作物品种的前提下,再规划、落实好复合种植的模式与规模[5-6]。
5 参考文献
[1] 丁超.四川省荣县积极推广粮经复合模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EB/OL].[2013-10-24].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ID=334875.
[2] 段贵祥.四川省泸县大力发展粮经复合,提高耕地产出能力[EB/OL].[2014-04-08].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ID=432076.
[3] 王宾.新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研究[J].特区经济,2012(5):170-172.
[4] 李乃健.万屯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新途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