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报》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地球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论文,介绍沉积学研究的新技术、新理论及国内外最新沉积学论著,同时也报导有关学术活动、学科研究动态及学术思想的讨论和争鸣。特别欢迎和优先发表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及基金资助的在沉积学、地球化学前沿各分支领域以及学科交叉点上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学报宗旨:促进我国沉积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以提高研究、教学和地质勘探工作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更多地开发沉积矿产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促进国内外沉积学界的学术交流,向国际沉积学界介绍我国沉积学研究的新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地球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论文,介绍沉积学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及国内外最新沉积学论著,同时也报道有关学术活动、学科研究动态及学术界思想的讨论和争鸣。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
国际刊号ISSN:1000-0550
国内刊号CN:62-1038/P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现用刊名:沉积学报
创刊时间:1983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逻辑严密。主要成果由作者独立完成。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按“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由此引发的一切著作权责任都由作者自负。
2、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及E-mail),并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所属项目: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3、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的(25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英文摘要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摘要正文(相当于中文1000字)、关键词。
4、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文中量和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5、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图件请提供矢量图或能够被Coreldraw软件处理的格式,如用其他格式请一定注明。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图中文字、符号须与正文一致。凡涉及国界的图件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图版不超过2幅,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
6、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选用顺序编码制,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著录规则按照国家GB/7714-2005标准执行。(1)专著:作者(编者).书名.版本(首版不注)[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2)论文集中析出文献:作者.题名[C]∥编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作者.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电子文献(包括专著和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J/OL]或[M/OL].出版地: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6)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al”;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名用缩写。另外,中文文献均须对应译为英文。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研究报告,在正文中以脚注方式顺序标明。
7、本刊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来稿经编辑部送有关专家评审后可发录用通告,未录用稿件将不再退还给作者,请作者自留底稿。
【杂志范例】
2013年5期
1.乘风破浪,继往开来——《沉积学报》创刊30周年寄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2.探索叶连俊先生理论创新之路王清晨
3.盆山系统沉积学—兼论华北和塔里木地区研究实例李忠,徐建强,高剑
4.一类新型沉积岩:地幔热液喷积岩——以中国新疆三塘湖地区为例柳益群,周鼎武,焦鑫,南云,杨晚,李红,周小虎
5.三角洲沉积的结构—成因分类与编图方法于兴河,李胜利,李顺利
6.深水湖盆沉积砂体的层序地层分析——以四川侏罗系为例吴因业,张天舒,陶士振,冯荣昌
7.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罗平,王石,李朋威,宋金民,金廷福,王果谦,杨式升
8.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关平,简星
9.华南新元古代盆地开启年龄及沉积演化特征——以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为例王剑,周小琳,郭秀梅,付修根,高永华
10.中国东部陆架全新世沉积体系:过程—产物关系研究进展评述高抒
11.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邵龙义,高彩霞,张超,汪浩,郭立君,高彩红
12.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朱如凯,白斌,袁选俊,罗忠,汪沛,高志勇,苏玲,李婷婷
13.三维地震约束多点建模降低井间砂体预测的不确定性王家华,夏吉庄
14.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朱筱敏,赵东娜,曾洪流,孙玉,朱如凯,黄薇,朱世发
15.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云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史基安,邹妞妞,鲁新川,张顺存,张杰
16.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林畅松,杨海军,蔡振中,于炳松,陈建强,李浩,芮志峰
17.松辽盆地嫩江组层序构型及其沉积演化黄薇,张顺,张晨晨,魏巍
18.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岩相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付金华,邓秀芹,楚美娟,张海峰,李士祥
上一篇:物理学报杂志
下一篇: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