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论文发表

农业论文中国葛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4-04-10 09:36:48更新时间:2014-04-10 09:37:16 1

  葛(Pueraria)是中国卫生部首批批准药食两用植物,其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均可入药,尤其是葛根,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近年来,随着现代医药、食品科技的迅速发展,葛根的品种资源、药理药化、临床应用、食品保健品开发研究等方面不断深入,国内外兴起葛“消费热”[1]。为此,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就中国葛资源现状和发展对策作一综述,以期对今后的葛资源研究有所帮助。

  摘要:通过对中国葛(Pueraria)资源、葛苗繁殖方法和葛产业的现状调查,分析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广优良品种、培育龙头企业等开发利用的对策,这对今后进一步发展葛产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葛(Pueraria),资源,现状,对策

  1葛资源及其分布

  葛为豆科(Leguminosae)葛属(PuerariaDC.)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葛属植物全世界约20种[2],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拔100~2000m,喜生长于森林边缘或河溪边的灌木丛中,属阳生植物,常成片生长于向阳坡面。现自然分布于亚洲东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3]、美洲大陆以及日本、朝鲜、韩国等地区[4,5]。葛属植物在中国分布很广,除新疆、青海、西藏未见报道外,几乎遍及各省区,以湖南、广东、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北等地分布最为集中。中国是葛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共有9个种和2个变种[6]。其中野葛、粉葛的分布最广,产量最高,是资源较多的品种。中国药食两用葛根主要为野葛和粉葛。

  2葛产业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葛根入药的记载[7,8],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葛的栽培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随着葛属植物经济价值和保健功能逐渐被认识,各地种葛积极性空前高涨,广大科技工作者也积极投入到葛属植物研究中,特别是在专门化品种选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通过野葛或野生粉葛栽培驯化或栽培种与野生葛杂交优化等措施,选育出不少优良品种。如江西农业大学培育的赣葛3号、赣葛5号、赣葛7号;重庆市合川区农业局和重庆中药研究院联合培育的地金2号、苕葛1号,江西上饶新田园公司培育的葛博士1号;湖北恩施自治州荣宝科贸有限公司培育的恩葛-08,江西横峰的横葛1号、2号、3号、4号、5号、木生葛根、春桂葛根;江西德兴的宋氏葛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太白葛根;湖北龙图葛业有限公司的龙图1号、2号、3号;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湘葛1号;广西柳州的广西85-1号;河南新乡的速生葛根119;江苏丹阳市金葛茶场选育的金葛2号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以葛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40多家,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产品开发基本上以生产葛淀粉为主,绝大部分内销,少部分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是中国葛粉的主要消费市场[9]。

  3葛繁殖方法

  葛藤可通过有性和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分根繁殖、压条繁殖和扦插繁殖、组织培养等。

  3.1种子繁殖

  一般野葛可在自然条件下开花结实,但葛根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却很少开花或只开花不结实。利用种子所产生的植株遗传性状发生分离,生长参差不齐,不符合生产上的要求,一般只有培育新品种时采用[10]。

  3.2分根繁殖

  葛藤的块根或老根上,在春季植株开始恢复生长时常有不定芽萌发产生新嫩枝芽,选择长有嫩枝的块根,将嫩芽连同周围的块根一起切下,或选择老根上长有嫩枝芽的支根将其从老根上切断,然后移入育苗床或育苗袋中进行培养,或直接种入大田中[11]。

  3.3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可选取长而健壮的茎枝进行,方法有3种。①波状压条法:即把葛藤茎、枝条拉伏倒地,每隔2~3节在茎枝节部处下挖直径和深度各20cm左右的坑穴,将节部压入坑穴内然后盖上细土,以此法分段埋土。②连续压条法:把葛藤茎、枝条拉伏倒入预先挖好的深约15cm长度不限的条沟中盖实细土。③圆环状压条法:将选好的茎、枝条圈成圆环状,然后将环放入坑穴内用细土埋实。采用上述3种压条法繁殖时,只要在茎、枝条压埋时注意露出上部的幼叶和生长点,压埋后浇透水并保持土壤湿润,经过15~20d待茎、枝节部长出新根新芽后分段切断断离母株,即可形成单独的新株[11]。

  3.4扦插繁殖

  从健壮的当年生茎、枝条上选取带有腋芽的节部将其截为长度8~10cm的小段作为插穗,立即插入预先准备好的苗床或育苗袋中,及时浇透水,并覆盖稻草或茅草等物遮阴保湿,20d左右即可生根萌芽。另外,也可根据条件需要,选择当年生健壮茎、枝条,截取带有3~4个芽节,长度为20~30cm的茎、枝条作插穗直接插入预先准备的大田地中,做到随截随插,覆土要厚并压实,露出上部的叶和生长点[11]。

  3.5组织培养

  葛传统无性繁殖方法速度较快。但连年繁殖导致病毒积累严重,使葛种性退化、产量逐年下降、品质不断变劣。利用植物体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具有的再生能力,在适宜的无菌人工培养基及光、温度等条件下进行人工培养,使其增殖、生长、发育而形成完整的植株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提纯复壮,获得无病植株。但因成本较高,一般在母株材料少而需短时期内大量增殖和培育脱毒苗时才应用。

  4葛产业存在的问题

  1)优良品种缺乏。目前,中国葛制品的生产原料大部分来源于天然野生葛,其生长时间长,产量低,且纤维含量高,出粉率低,有的还不到人工种植葛的一半。

  2)人工栽培研究滞后。因葛资源丰富,目前大多数企业仍通过收购野生葛进行加工,对种苗繁育技术、栽培架式、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及整枝技术等缺乏系统研究。3)精深加工缺乏。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葛根淀粉和葛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上,葛粉中有效成分如葛根素、大豆皂甙、大豆皂甙元等多种异酮类化合物大量流失,且污染环境,生产葛粉过程中的副产品葛渣未能得到利用,资源浪费比较大。

  4)企业存在恶性竞争。中国葛根产业的企业都是中小型加工企业,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都不强,大多没有固定的原料基地,在葛根收购季节,屡屡发生价格大战。

  5)行业管理不健全。国内葛粉交易由于没有白度、细度、灰分、酸度以及黄酮含量等产品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从而导致葛根产品掺假现象时有发生。

  5对策建议

  为做大做强葛产业,促进中国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快优良品种引进、选育、推广步伐。首先,争取政府部门立项支持,政策上予以优惠,资金上予以扶持。其次,加强协作联合攻关,科研、推广、生产各部门紧密配合,还要与省内外品种选育工作走在前面的科研单位加强交流。最后,加强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推广优良品种是葛优质、丰产的基础。

  2)搞好葛基地建设。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以户、村民小组、村、乡为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技术。通过订立购销合同,使龙头企业与农户、葛农形成利益一致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公司得利、基地发展、农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3)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发展葛产业,离不开农民,而农民技术的高低,是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技术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葛生产技术培训,让他们学会和掌握育苗、种植、采收等一系列技术,由此以点带面,加快葛产业发展步伐。

  4)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推进葛深加工。扶持发展葛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葛产业,推进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靠现加工企业,引进资金,扩大规模,优化生产工艺,对葛进行深加工;二是根据葛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客商来兴办大型加工企业、销售公司和基地,共谋葛产业大计;三是落实政策,对投资葛加工的各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税费、用地、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对葛精深加工,提高葛的质量及经济价值。

  5)强化行业管理。建立葛产品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范目前国内葛产业行业管理制度,杜绝葛根产品掺假现象。

  参考文献:

  [1]尹巍,王帅.葛根淀粉分离纯化及其药用价值现状分析[J].粮食加工,2008,33(1):84-86.

  [2]蒋永福,张煜,方岩雄,等.葛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广州化工,2002,30(4):31-34.

  [3]陶娟,许慕农,路秋生,等.中国葛属植物资源和利用情况[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3):38-41.

  [4]杨晓春,宛晓春.葛根的研究及开发前景[J].林业科技通讯,1996(1):16-17.

  [5]余志俊,史君.葛根食品开发前景广阔[J].粮油食品科技,1991(4):2-3.

  [6]吴德邻,陈忠毅.中国葛属(PuerariaDC.)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4,2(3):12-21.

  [7]曾明,张汉明.葛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研究概况[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5):344-345.

  [8]陈文杰.葛根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6-8.

  [9]朱校奇,周佳民,黄艳宁,等.中国葛资源及其利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7(4):230-234.

  [10]熊立夫.野葛研究与栽培利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gnyelwfabiao/3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