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论文发表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发布时间:2014-03-12 14:26:37更新时间:2014-03-12 14:27:10 1

  【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09)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2)中文核心期刊(2008)

  【杂志简介】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5年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年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

  【主要栏目】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农业生物技术、农医与园艺、农业气象、土壤与肥料、农业灾害防御、贮藏与加工、林业、经济作物与药用植物、动物与饲料科学、土地科学、景观与农业旅游、资源与环境、农业信息、农业经济与管理、农业教育等

  【投稿要求】

  期刊刊名:安徽农业科学

  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出版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国际刊号:ISSN:0517-6611

  国内刊号:CN:34-1076/S

  邮发代号:26-20

  创刊时间:1961

安徽农业科学

  1、论文内容: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各学科在应用基础、高新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未经公开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快讯、农业新技术等。来稿要求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合理,综述性文章应是农业科学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在相应领域对学科的贡献,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

  2、文字量:研究论文、综述(包括图、表、中英文抽要、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4个印刷页(约9000字)

  3、文稿项目:研究论文(包括研究简报)书写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名称、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与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4、题目与标题: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层次分明,可用至3级标题

  5.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文字量200~300字。写作结构为:研究目的、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材料、最主要结果结合文章内容,便于读者检索,查全查准。一般选用3~5个叙词,中英文相一致。

  【最新目录】

  (9969)短暂UV-B辐射对玉米幼苗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赵长江杨克军李佐同胡雪微黄寿光张海燕王玉凤高树仁

  生物技术

  (9971)酸浆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梁丽静

  (9973)嗜热菌穿梭质粒的研究进展彭静静

  (9976)北美悬铃木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杨立国杨晶施季森

  (9979)重组G蛋白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研究张虎成杨国伟王晓杰郭东月李小瑞王亚萍

  (9982)水稻OsWRKY78与GFP融合基因的拟南芥转化及亚细胞定位刘顺枝张美唐馨王小兰

  (9985)利用cpSSR分子标记法对丹参遗传特征的分析王海何冬梅王睿婷宋杰郭晓恒严铸云

  农业工程·农业机械

  (9990)农机高效低泡水基清洗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刘汝锋陈亿新尚小琴吴达峰

  生物技术

  (9992)离子注入诱变改良农业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孟佑婷刘桂君杨素玲包放

  (9994)粒毛盘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马双双吴茜茜蔡敬民

  (9996)岩藻多糖降解酶的研究进展单瑞芬吴茜茜蔡敬民

  (9998)甘蓝型油菜和诸葛菜属间杂种高世代材料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赵志刚

  (10003)基于最小编码长度的基因数据聚类汪雪红焦清局常盼盼黄继风

  (10006)萝芙木异胡豆苷-β-D-葡萄糖苷酶(SGD)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许宏宣常凯马丽利郑月刘小强

  (10011)甘薯不同外植体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张玲许宏宣秦白富廖志华陈敏杨春贤傅玉凡张启堂

  (10015)小麦(Triticumaestivum)根系在不同钾营养水平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王文平胡昊赵晓萌刘悦萍

  (10018)中国水仙生物碱提取方法研究牛炜潘东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gnyelwfabiao/3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