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基础建设突飞猛进,施工技术高速发展阶段,其中高速公路建设网逐步推进到山区大发展,这意味着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高挖方、高填方等设计难度及施工 难道高的问题,南方地区雨水较多,直接影响到高边坡的稳定性,本文依据广东省内广梧高速公路、汕揭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江肇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高 边坡施工情况,针对高边坡开挖中出现的问题及运营路段出现的病害,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边坡病害处置与预防措施。
摘要:高边坡出现的滑坡、坍塌等病害危机到人身安全或财产损失,本文对目前频繁发生的边坡病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减少或避免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高边坡,病害,处置,预防
1高边坡病害情况
边坡病害主要表现在滑坡、坍塌等。滑坡、坍塌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通行、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等。目前广东省内不少高速公路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都出现边坡滑塌现象,造成加大投资、影响通行、后期维修费高等。有些高边坡甚至出现长期维修,无法根治,长期存在隐患现象。
图1高边坡滑坡情况图
2出现边坡病害的原因分析
2.1现场勘察:道路勘察设计阶段,对现场取水文地质资料不全、无详细,无法提供正确的水文地质资料,甚至出现错误资料,导致设计工作不全面、不彻底、或错误现象,无法彻底、根治边坡,确保边坡稳定性。
2.2设计阶段:选线时候未能避开大型古老滑坡、滑坡连续分布阶层及易发生滑坡的地段,边坡防护设计未能一次性根治。
2.3施工阶段:施工组织不合理,与设计原则不匹配,施工监测不到位,防护意识不强,动态设计意识缺乏等。
2.4维修阶段:施工完成后对边坡监测不连续,维修保养和及时治理不到位等。
3边坡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3.1现场勘察:现场勘察做好以下工作。
3.1.1加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察与调查工作;
3.1.2做好滑坡的调查与识别,特别对滑坡的条、块、级、层划分清晰,对于滑坡的勘探线、点的布置进行分析,找出控制主轴断面;
3.1.3加强高边坡失稳形态的调查,做好工程类比调查;
3.1.4滑坡的钻探方法应采用:无泵反循环法,确保探明各断层分布情况。
3.2设计方面:加强“地质选线”工作。
3.2.1尽量避开大型古老滑坡地区、滑坡连续分布地区及易发生滑坡的地段,做好逐坡勘察、逐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逐坡拟定加固防护工程设计。
3.2.2尽量减少边坡坡度。30m以下边坡以设计稳定坡型和坡率为主,30m以上的边坡以坡型、坡率设计与加固排水相结合;
3.2.3遵循“减载、固脚、强腰、排水”的原则,在卸载受限制,放坡对自然植被影响或附近结构物影响地段,采取“强支挡、弱削方”的原则来加固边坡。
3.2.4贯彻动态设计思想。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地质工作的跟进,以及边坡变形观测情况的跟踪,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稳定性验算,及时进行动态设计;汕昆高速公路汕头至阶段段某边坡高达86m,在施工中,设计单位采取施工全过程跟进,收集地质资料,全范围观测,分析边坡稳定性,有效控制了边坡稳定,通车至今边坡稳定性良好。
3.2.5有滑坡可能的边坡必须设置预防滑动的支挡工程;坡型坡率设计对高边坡的处理至关重要,极大程度决定边坡的稳定性与工程投资,边坡的坡高及坡率根绝工程地质类别、力学计算、生态环境保护、绿化的难易程度及行车视觉等综合考虑确定,避免“剥山皮”式的刷坡,宁可设置支挡工程以减少刷方高度。
3.2.6尽量绕避滑坡,采用改移线路、隧道、桥梁等措施。
3.2.7对于滑动边坡加固应优先考虑锚索框架。大于三级的边坡锚力与推力必须相结合;有滑坡可能的边坡必须设置预防滑动的支挡工程;正确认识滑坡的性质和主要原因;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综合应用工程地质比拟法、力学计算法、经验数据对比法进行设计边坡。
3.2.8充分考虑水的影响,重点设计排水工程。地表水采用滑体外设置截水沟,滑体内设置排水沟,对自然沟进行防渗设计。地下水采用截水盲沟、盲洞、边坡渗沟等。
3.2.9滑坡加固中力学上平衡方法有:减重工程、反压工程、支挡工程、防滑挡墙、挖孔、钻孔、锚索、排架桩、钢架桩等;滑坡采用“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进行设计。
4施工过程预防
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对边坡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故应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及工程特性,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做好施工组织,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尤其做好开挖与支挡工程的有机配合。
对多级边坡,必须分级开挖,随即支挡,挖一级,支挡防护一级,再向下开挖。严禁采用一挖到底再进行加固防护,或采用大爆破等不当施工方法。
保护植被,严格管理生产、生活用水,严禁边坡上部人为堆载;
选择旱季施工,避免雨季。边坡防护工程基础开挖,不能同时开挖,先治推力小的,逐步施工推力大段。排水工程、支挡工程同步施工。
图2高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图图3高边防护完成效果图
加强边坡监测工作,特别是开挖到三级坡以后,开挖后是否发生新滑坡的预测方法。预测方法采用以下方法:
A从宏观地质条件上调查预测,有没有断层、破碎面、滑动面。
B从自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稳定状况的调查预测;
C从软弱结构面调查预测;
D从地下水的调查预测;
E从作用因素变化分析,对比预测。
5施工监测控制
施工监测在滑动体的控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边坡监测一般采用测斜管和布设观测点。
各级平台及路堑顶地表位移观测点应尽可能设在边坡的前后缘、裂缝和地质分界线等处,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精度要求达到±1mm。监测基点应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土上设点。
地表位移观测点的制作及埋设要求:对土质边坡,选择好监测基点位置之后,挖除表土,并开挖一个0.5×0.5m的孔,深度约80cm,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约0.5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埋设,但是混凝土底盘的尺寸可视情况调小。对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
监测人员坚持每天对开挖坡体进行巡察,主要察看坡面是否存在裂缝及其他发展变化情况;监测频率要求如下表所示。
时间坡体观察坡面变形观测点裂缝观测
开挖期间、开挖一个月内及旱季和少雨季节1次/1天1次/15天1次/3天
爆破阶段1次/1天1次/2天1次/1天
开挖一个月后1次/15天1次/30天1次/1周
雨季1次/1天1次/1周1次/2天
图3高边坡测斜管埋设钻孔图3高边坡测斜管埋设完成
6结语
本文总结了高边坡治理的全范围内容,从现场勘察入手,设计上考虑全面、充足,施工过程中控制,工后进行监测等。做到治根、治本、治底,永久性消除后患。为高边坡的病害产生原因及处置方法,预防措施等总结出了一套指导性作用的观点,未高边坡的稳定性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一篇: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园艺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学论文范文日本栗园生草栽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