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入手,本文探讨了气候因素对古代城市色彩的影响,进而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城市色彩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当今绿色城市建设提出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原则。
关键词: 气候因素;城市色彩;绿色城市
Abstract: FromtherelationsbetweentraditionalChinesecolorconceptandthenaturalenvironment,thisarticlediscussestheinfluenceoftheclimaticfactorsontheancientcitycolor,thenontheperspectiveofphysics,itanalyzestherelationbetweenthecitycolorandtheclimateenvironment,inthisfoundation,itproposesthecitycolorprincipleofdesignabouttoday’sgreenurbanconstruction.
keywords: climaticfactors;citycolor;greenurbanconstruction
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以便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在影响城市色彩的众多因素中地域气候是最值得认识和探究的。人类生存在彩色的世界数千年,伴随着城市的产生便形成了适应环境及气候特点的色彩选择标准和色彩美的调配形式事实上,无论城市怎样发展变化,气候条件对城市色彩的影响是直接且恒久的。
1 古代城市色彩与地域气候
城市色彩是地域文化的积淀与反映,而这种地域文化的都会深深地烙有自然因素的印痕。G•勃罗德彭特(Geoffrey•Broadbent)说过“建设的基本理由是改变大自然所给的气候,方便舒适地进行一些人类活动。所有建筑终须完成此项目的——在人的需要与特定地理气候之间达到协调。”
在我国古代城市中,城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自然和气候特征,地域的自然条件对城市色彩具有很强的筛选作用,可以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环境色彩。在阴雨天,建筑的白墙、青瓦,在浓郁的绿色背景下醒目缺又不破坏宁静的氛围。)而在北方,天空灰暗,风沙较多。建筑用色则相应沉稳厚重,多为青砖灰瓦,建筑局部喜欢用醒目的颜色,破坏视觉上的单调。例如在北京胡同建筑中,大门往往被漆成红色,在灰墙背景下极为突出。(见图1)
2 气候与城市色彩的物理学分析
2.1 光照、温度
太阳的光照情况直接影响人对色彩的感受。因此,同样的城市色彩在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美国建筑师加仑•米纳(GalenMinah)曾对西雅图城市色彩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城市的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光照的影响它也会变换不同的表情,也正因为如此,城市色彩也才具有了无穷的魅力。从物理学上分析,建筑外表面色彩决定了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热能力。因此,以节能的角度来看,在气温高、日照多的地区,建筑与城市环境主要考虑降温隔热,宜采用反光率较强的清淡色调。而气候严寒,日照少的地区,主要考虑保温采暖,宜选用中等明度的暖色。因此,从光照与温度上考虑,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产生了相应的富有环境特色的城市色彩。
2.2 湿度、降水、雾与能见度
受地域、自然气候以及环境的影响,古代建筑和城市在色彩运用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探究其原因,与建筑材料对地域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有极大关系。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建筑材料多选用耐水性、耐久性材料。在多雨地区,建筑的外部的色彩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污染变色。而在多雪地区,为与雪的环境产生对比,传统建筑的室内外色彩多采用暖色调。在连绵多雨或雾气弥漫等气候恶劣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大,透明度差,建筑的外部色彩如果选用较深的鲜明色,如橙色、中黄、明黄等色彩,这样的色彩选择有利于弥补视觉上的单调沉闷。(见图2)
3 适应气候的绿色城市色彩规划
3.1 城市色彩与环境适应性
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城市色彩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城市色彩与当地的地域气候条件相适应。例如滨海城市青岛,城市有碧海蓝天绿树的映衬,空气湿润、清新,所以,青岛的红房子,并没有突兀之感,相反,因为与周围环境结合较好,成为城市的一个亮点。(见图3)
城市色彩还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就会缺乏生机,所以,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觉得色彩嘈杂,反而让人精神振奋。
3.2 城市色彩与环境节能性
根据城市色彩与光照、温度的物理学分析,我们认为在倡导生态节能的今天,城市色彩应当纳入绿色城市的规划之中,也即城市色彩的选取必须考虑城市建筑环保节能的因素。在这方面,古代城市色彩结合自然气候环境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城市色彩顺应自然气候条件,减少降低城市的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资源匮乏的今天具有相当重要意义。
在建筑国际化的今天,气候因素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气候对色彩的影响更是被人们所遗忘,尽管高新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我们应该谨慎使用手中的这把双刃剑,毕竟我们的资源有限,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节约资源,维护自然的谐调。
3.3 城市色彩与环境舒适性
城市色彩除了有助于表现和塑造城市形象,还担负着为城市的使用者提供舒适环境的责任。研究发现,人们在居住建筑色彩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调色,这样的颜色会给人带来健康、明朗、安全、愉悦、轻松、温馨的感觉,符合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审美要求。
色彩本身并无美丑之分,色彩的魅力在于色彩与色彩之间关系的处理。色彩有优于其他视觉元素的特征,但需要与地域气候环境、城市空间形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环境艺术。相反如果色彩使用不当,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见图4,5)
一些城市在色彩上的失控,使得色彩成为另一种污染,影响人的视觉感受。很多建筑只追求个体的夺目,放到城市中却并不协调。这些无视城市色彩协调规律的做法,使一些本来就拥挤的城市更加混乱和嘈杂,环境的舒适性也因此大打折扣。
环境气候因素在一个城市色彩格调的形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气候环境因素对城市色彩的影响,使城市颜色的选取符合地域特色,有利于创造一种绿色舒适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 窦今翔.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房地产,2001
[2] 邱菁.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与建筑.建筑与文化,2005
[3] 谢浩,倪红.建筑色彩与地域气候.城市问题,2004
[4] 刘加平.古今建筑环境设计观的比较.建筑学报,1996
[5] 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6] 焦燕.城市建筑色彩的表现与规划.城市规划,2001.3
上一篇:建筑设计中的视觉符号设计探讨
下一篇: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