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在当今中外文化如此空前交汇的时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艺术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因此中国画的创新、变革也是必然的,特别是对中国画笔墨的讨论非常活跃。而时代的变革和转换则不断向传统的中国艺术进行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画艺术的推陈置新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当前中国画家对笔墨画持有很多疑问,有的极力维护并尽力表现新的感受,有的则是疏远传统,把精力用于探索新的方法上,还有的则是认为笔墨画已经走到尽头等。但是中国画能够走到今天,经历很多波折,面临很多困难,所以对于画家而言,我们需要从自身出发,寻找机会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样无疑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需要自身的努力。
摘要:笔墨意境是中国画意境的基础。塑造个性化笔墨意境是画家安身立命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本人发现了“笔墨意境”。其实笔墨含“性”之说,早已被古今大师所认识、所运用,且论著甚丰,如石涛《一画论》。“笔墨意境”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来,旨在使中国画返璞归宗,笔墨在没有完全组合、构成物象之前,其自身已经具有味素,也就是笔墨自身显现出来的抽象意境。上述笔墨元素在诞生过程中由于受画家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笔墨意境”时常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效果。以下评论,仅为个人体会。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意境,笔墨元素,画家品性
中国画由于它材料的独特性就决定了其在中笔墨语言的艺术上的重要性。
中国画,顾名思义是由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来创作,其材料的独特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笔墨。因为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对于传统的中国画家来说,抛弃掉笔墨组合水墨画的基础语言形式和语言单位,就相当于丢掉了中国画最根本的精神和自身的语言。因为在中国千余年的文化环境中,笔墨画奠定了深厚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即使它没有自身的形式和精神了,但是它一直有自己的地位。中国画的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语言体系中的关键与枢纽。笔墨通人性,它们通过之间相互转换,积渗,能将自然物象和自己的思维、意识状态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了一种理想化的认识。笔墨体现着画家的修养、学识和思想认识,所以有时仅凭笔墨就能看出画家的所为,作品的优劣,也就是画如其人。
笔墨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创造的笔墨与笔墨规范是很成熟的,但不能说笔墨已经用尽。但是我们不能够老是重复前人的东西,需要创新出适应现代需要的笔墨画。传统笔墨画是一个广大的体系,它具有博大精深的寓意,它给予我们除了固有的限制外,还有无限的资源再创造空间。所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艺术规律,这是每一个画家要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画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兼容但是也要有新的表现手法融入到旧观念中,这样才能够适应当代的审美需求。
一幅成功的作品,都是画家将所有意志、情感、心灵特性完美的融化在笔墨之中。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而笔墨则是传递作品意境、神韵的媒介和手段,因此一幅中国画笔墨的运用直接会影响到作品的成败优劣。当然它通过描绘物像而传情达意的同时,本身也是有一定的形式,审美特性和精神意义。
本人认为,笔为筋骨,墨为血肉,笔主气,墨生韵,骨之气骨由笔而生,所以他们认为两者相互依存,紧密结合,才能笔气贯畅,筋脉相连,再与形象,造境等相融,让作品更加苍润华滋、隽永秀雅。
历代中国画大师都在笔墨画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创立了自己的风格。但是风格只是画家对自然最为强烈的,也是最能够打动人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这是画家必备的基本素质,因为是画家自身生活经历、艺术功底和文化修养乃至是画家人品的综合表现。中国画的笔墨历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不能呈现出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始终不能脱离笔墨的根本。要有足够耐心,认真理解笔墨的真谛。在现代绘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具体物象和现如今人们的感受等等。其中如何统一笔墨画的抽象性和景观的具体性,是画家们需要捉摸的问题。如何强化笔墨的独特性也是需要画家下大功夫来突出两者,不能让他们彼此强化。中国画的最高价值就是体现在笔墨中。首先继承先师那种严谨雅致的风格特点,强化瞬息之功,即时之情,采用墨出无法而意向定法,整体严谨而局部纵姿的规则,通过干湿冲激,相互浸化,浓淡调合,冷暖相济的处理,将偶然性与必然性连为一体,将偶有即得和偶有所感融注一道。尽其淘滤生活印象的积蓄,捕捉自然的浮光掠影,从而扩大艺术创作对现实生活的容量。绘画艺术要有时代感,应大胆尝试,但必须用得恰到好处。一幅好的作品绝对不能有墨无笔或有笔无墨,要筋嬗骨健,笔酣墨饱,两者依赖映发,才能相得益彰。
总之,我们必须尊重艺术规律,继承传统,立足本土,大胆尝试,不断创新,要体现出时代的特点。笔墨构成需要有较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感,这样才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为了适应表现当代生活,需要画家不断历练笔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寇洪波.浅谈中国画的笔法与墨法[J].科技信息,2010(32).
[2]段汶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高师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3]朱贤飞.笔墨是中国书画的根本[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3).
[4]张正勋.简析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7).
[5]吴楚龙.论中国画笔墨功夫[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6]吴楚龙.论中国画笔墨功夫[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