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地质工程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矿床地质》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刊载矿床地质基础理论、矿床地质特征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区域地质学、成矿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成 果、新技术新方法、问题讨论、消息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矿床地质勘察、矿山开发等工作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锦16(兴)一层系调驱效果分析。
关键词:一层系调驱,效果分析
前言
锦16块兴隆台是我区最大的稀油开发区块,含油面积3.92km2,原油地质储量2523×104t,标定采收率:51.0%。
“十一五”以来针对油藏剩余油分布零散、高含水、挖潜难度大的情况,积极探索由单一驱动介质向多种介质转变,在二层系开辟化学驱同时,提出了在一层系开展整体调驱研究。
一、锦16一层系概况
锦16块主体部位按三套层系开发,一层系为Ⅰ+ⅠⅠ1-4,含油面积:2.8km2、地质储量:881×104t。共有油井53口,开井46口,日产液2720t,日产油107t,水井26口,开井22口,日注水2678m3。
1.1问题一、油藏水淹状况逐步加剧
据历年新钻井或侧钻井水淹情况统计,强水淹层和中强水淹比例逐年上升,中强水淹层比例已达93.1%,强水淹层达79.4%
1.2问题二、剩余油分布零散
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紧靠目前注水方式注水,注水波及体积难以扩大。
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厚层顶部,从曲线形态上看呈台阶状。其次剩余油还分布于部分物性较差的薄差油层。
1.3问题三、厚层吸水、薄层不吸水
1.4问题四、挖潜难度越来越大
1.5问题五、注水效果变差
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年注水增油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26420t下降到2010年的6252t。
1.6问题六、现开发方式难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受二次采油技术界限影响,以现在注水开发方式开采,锦16块难以大幅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二、调驱可行性分析
2.1与推荐条件对比,完全适合深部调驱
2.2油层分布稳定连续,连通性好
2.3化学驱调驱井组见到一定的增油效
2.4具备大规模实施的条件
①调驱措施效果平稳
②工艺技术可行
通过近20年的调剖研究与试验,水井调剖技术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调剖剂体系,且具有完整的调驱设备,具备了大规模实施的条件。
三、调驱实施效果
3.1选井原则
井网相对较为完善区域、剩余油较为富集的区域、井况好、工作量少,便于实施,优选一层系剩余油认识相对比较清楚的主体部开展整体调驱。
3.2调剖体系的选择
①纳米微球
在注入初期,由于微球的原始尺寸只有纳米级,远远小于地层孔喉的微米级尺寸,因此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地层深部,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微球不断水化膨胀,直到膨胀到最大体积后,依靠架桥作用在地层孔喉处进行堵塞,从而实现堵水作用。由于微球是一个弹性球体,在一定压力下会突破,逐级逐步液流改向,从而实现深部调剖。
②弱凝胶
弱凝胶作用机理:弱凝胶是由低质量浓度的聚合物主剂和交联剂通过分子间交联形成。
交联主剂:一般选择HPAM,质量浓度为800-3000mg/L。
交联剂:主要有树脂、二醛和多价金属离子等,美国使用最多的是醋酸铬、柠檬酸铝和乙二醛,我国应用较多的为酚醛树脂预聚体、醋酸铬、乳酸铬、柠檬酸铝等。形成的凝胶强度通常在0.1-2.5Pa,现场应用则根据地层及生产状况选择凝胶强度。
3.3压力及视吸水指数的变化
2010年,锦16块实施弱凝胶调驱4口,微球调驱1口,措施后视吸水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注水压力提升,达到了措施效果。
3.4措施效果
3.5吸水剖面
锦16-20-43侧井吸水厚度增加5.9m,锦16-22-43侧吸水厚度增加2.4m,证明调驱见到较好效果。
3.6指示曲线
图1指示曲线前后对比图
3.7井组增油
图2锦16-22-43侧井组弱凝胶调驱措施效果曲线图
四、经济效益评价
通过五个井组的调驱工作,累计增油0.7000万吨。
原油售价:3769元/t。
操作成本:750元/t。
调驱成本:235.45万元
当年创经济效益:
=累产油量×(原油售价-操作成本)-调驱成本
=7000.44×(3769-750)-2354500
=1877.9828×104元
五、结论及建议
5.1锦16兴隆台I层系油层通过大规模开展调驱,实现区块注采结构的调整,达到控水稳油的目标,改善开发效果。
5.2继续在锦16块(I、III层系)扩大开展实验及研究工作,从而找到提高调驱效果的最佳方式。
下一篇:地质类论文期刊推荐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