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矿业论文

地质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及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3-10-11 11:23:37更新时间:2013-10-11 11:26:42 1

  从中学开始我们就在接触地理这个学科,地理上会介绍地质,介绍一些气候,介绍很多和地理相关的问题。大学中也有这门专业课,很多人毕业之后都去从事地质工作。地质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核心期刊《矿床地质》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刊载矿床地质基础理论、矿床地质特征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区域地质学、成矿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问题讨论、消息报道等。
  摘要:地质勘探,即地质勘查工作,是指根据经济、国防、科技建设发展的要求,对特殊地区当中的矿产、岩石、地下水、地貌与岩层结构等地质情况进行不同重心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一些事故频发,影响到人们的人身安全与正常生产生活。地质勘探的高发事故主要包括了触电、物体打击和车辆伤害。本文结合事故树的理论对地质勘探过程中的两种高发事故——触电与车辆伤害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地质勘探,高发事故,模式,影响因素

  地质勘探,也就是地质勘查工作。它是根据经济、国防、科技建设发展的要求,对特殊地区当中的矿产、岩石、地下水、地貌与岩层结构等地质情况进行不同重心的一项调查研究工作。

  在我国日益增长的矿产需求背景下,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其生产领域也在不断延伸、扩大。但由于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安全管理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生产安全难以得到保证。这也就是国家将地质勘探纳入高危行业体系的原因所在。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频发的事故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就结合事故树这一理论,对地质勘探中高发事故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以期提供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一、地质勘探事故统计

  在对华北某地近30年的地质勘探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要求,将数据加以整理、分析以后,发现了地质勘探中的事故发生有这些特征:首先,地质勘探高发事故主要是物体打击、触电以及车辆伤害,这三种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比例的80%,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事故。如下图1。其次,每年二月到三月是车辆伤害频发的时期,七月到九月则是触电事件高发的时期,而十月到次年一月各种类型的事件都有所降低。如下图2。

  二、地质勘探高发事故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在上述统计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地质勘探中的事故发生特点,研究其高发事故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对解决地质勘探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接下来,文章将结合事故树的理论方法,对地质勘探的高发事故中的触电与车辆伤害的事故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一)触电事故

  在对地质勘探过程中的高发触电事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地质勘探中触电高发事故的特点如下:

  1、由于地质勘探的工作环境大都在草原、戈壁及山区,条件艰苦。但在施工中所使用的钻探设备的供电源头基本是勘探队自带的发电机组。在自然环境影响下,电缆常遭到破坏,导致恶劣的施工用电条件。

  2、长期的野外工作,致使施工用电的安全规定缺乏强制性,在电气管理与用电安全上都有不足,导致触电隐患加大。

  依据如上特点,利用事故树理论可以得出图3:

  从图3可看出其特点分析结论包括:

  1、地质勘探中导致触电事故高发的主要因素Y包含:(1)需要用电的正常作业;(2)因不小心或违章操作导致失误触电;(3)在作业前不进行电检;(4)电气设备设施不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对其安全性与完整性进行检查;(5)绝缘体损坏或老化;(6)恶劣的气候环境引发的安全防护用具及绝缘体失效的问题;(7)因冒顶片帮或物体打击以及内线路破损等因素导致设备外科漏电的情况;(8)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具;(9)防护用具的安全性不合格;(10)接地或接零不符合要求,只接其一或两者不接,线路断开或电阻不合格都属于这种情况。

  2、在安全系统的工程理论指导下,可以得出触电事故树的具体逻辑表达式,如下:

  在对该表达式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到触电事件的事故模式共15种。由两种因素作用造成事故的模式有5种:因素Y(1)、(6);因素Y(1)、(8);因素Y(1)、(9);因素Y(1)、(10);因素Y(4)、(6)。由三种因素作用造成事故的模式有10种:因素Y(2)、(3)、(6);因素Y(2)、(3)、(8);因素Y(2)、(3)、(9);因素Y(2)、(3)、(10);因素Y(4)、(5)、(8);因素Y(4)、(5)、(9);因素Y(4)、(5)、(10);因素Y(4)、(7)、(8);因素Y(2)、(7)、(9);因素Y(4)、(7)、(10)。

  3、将导致触电事故高发的不同因素重要度进行排序可得结果:因素(1)、(4)都为2;因素(6)、(8)、(9)以及(10)都为1.25;因素(2)、(3)都为1;因素(5)、(7)都为0.75。由这一结果可得,电气设备设施不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对其安全性与完整性进行检查以及需要用电的正常作业对触电事故的影响最大;恶劣的气候环境引发的安全防护用具及绝缘体失效的问题、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具、防护用具的安全性不合格与接地或接零不符合要求影响其次;影响最小的是因不小心或违章操作导致失误触电、在作业前不进行电检以及绝缘体损坏或老化、因冒顶片帮或物体打击以及内线路破损等因素导致设备外科漏电的情况。

  (二)车辆伤害事故

  在对地质勘探过程中的高发车辆伤害事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地质勘探中车辆伤害高发事故的特点如下:

  1、过去,在行业体制、资金投入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之下,地质勘探队伍的车辆落后,状况不佳,维修保养都不足。在野外进行作业时,车道不符合安全要求,运送设备到钻探现场的车道通常为临时简易车道,对车辆性能的要求有所提升,且在运送设备时,车内往往是人货混装的情况,本身就有安全隐患。

  2、进入21世纪后,在科技和经济进步以及矿物资源需求量日渐增大的条件下,勘探队的车辆与行车道都得到了很大改进,同时也出现了超速、违章行驶的不安全现象。

  依据如上特点,利用事故树理论可以得出图4:

  从图4可看出其特点分析结论包括:

  1、地质勘探中导致车辆伤害这一事故高发的主要因素X包含:(1)不合格车辆,亦即在使用前就存有问题的车辆(2)车辆超载;(3)车辆发生转向、制动、加减速等系统以及发动机和轮胎等方面的故障;(4)违规载人;(5)超速;(6)驾驶员水平和经验不够;(7)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心理压力过大等状况的不佳状态;(8)天气情况不适合行车,如大雾天气、雨雪天气等等;(9)交通设施出现指示混乱、防护栏没有或倒塌之类的恶劣情况;(10)车道情况不好,车道泥泞、松垮、狭窄、陡坡以及转角过大都属于这种情况。

  2、在安全系统的工程理论指导下,可以得出车辆伤害的事故树的具体逻辑表达式,如下:

  在对该表达式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到触电事件的事故模式共28种。由两种因素作用造成事故的模式有4种:因素X(1)、(4);因素X(1)、(5);因素X(1)、(6);因素X(1)、(7)。由三种因素作用造成事故的模式有24种:因素X(2)、(4)、(8);因素X(2)、(4)、(9);因素X(2)、(4)、(10);因素X(3)、(4)、(8);因素X(3)、(4)、(9);因素X(3)、(4)、(10);因素X(2)、(5)、(10);因素X(2)、(5)、(8);因素X(2)、(5)、(9);因素X(3)、(5)、(10);因素X(3)、(5)、(9);因素X(3)、(5)、(8);因素X(2)、(6)、(10);因素X(2)、(6)、(9);因素X(2)、(6)、(8);因素X(3)、(6)、(10);因素X(3)、(6)、(9);因素X(3)、(6)、(8);因素X(2)、(7)、(10);因素X(2)、(7)、(9);因素X(2)、(7)、(8);因素X(3)、(7)、(8);因素X(3)、(7)、(9);因素X(3)、(7)、(10)。

  3、将导致车辆伤害的事故高发的不同因素重要度进行排序可得结果:因素(2)、(3)都为3;因素(1)、(4)、(5)、(6)、(7)、(8)、(9)以及(10)都为2。由这一结果可得,超载及车辆故障在车辆伤害事故中的影响最大;不合格车辆、违规载人、驾驶员状态和经验不足、超速以及天气情况、交通设施、车道路况的不佳这八种影响效果相同。

  三、总结:

  在分析了具体事故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建立具体的措施以避免人力可控的事故发生,为地质勘探工作铺平道路,让地质勘探工作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并保证地质队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季,程五一,张天麒,刘文军.地质勘探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03).

  [2]赵广金,张天麒,程五一.地质勘探高发事故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05).

  [3]吴文华,王成朋.煤田地质勘探中井喷事故的处理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4).

  [4]孙连庆.钻成孔事故原因及处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

  [5]高红彦,张晓延,姚正民.煤田地质勘探井喷事故处理实践[J].陕西煤炭,2009(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uangyelw/2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