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矿业论文

探讨化探方法在矿山找矿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01-08 09:41:46更新时间:2013-01-08 09:42:28 1

摘要:矿产资源勘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也影响着国家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特别是石油、铁矿、有色金属等大宗战略矿产的短缺,对外交、运输、经济布局等等已经构成了沉重的压力。当前一大批矿山的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如果不能迅速在一些重点矿山和重要矿种的后备储量上取得突破,很可能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矿山 找矿方法 化探

0 引言

目前,地质普查找矿项目大多采用综合方法找矿。化探方法以其直观、岩(矿)石的化学元素含量准确、异常级别清晰等优点,早已被各级矿管部门、地质勘查部门、矿山企业、地质专家及广大地质技术人员所认可;仕探方法具有其他勘查方法无法替代的优势,现已成为纷合找矿方法中必不可少的找矿手段之一。

化探方法根据采样方法和采样介质不同,可分为原生晕和次生晕两种。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地质环境及岩矿石出露清况等选择其工作方法,各有优缺点。

一、原生晕

原生晕是指在岩石出露点上,按不同的网距采取各点的岩(矿)石样品,经样品加工、化验分析等,利用其成果圈出的地球化学异常图,各种岩(矿)石的元素含量最准确,反映矿与非矿最真实,岩(矿)体地表规律、含量、形态最清晰。该方法适用于辽宁南部、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山形陡峭,岩(矿)石出露较好的地区。缺点是工作难度大,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在高寒地区的北方,特别是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景观区,植被覆盖率很高,岩(矿)石出露极少,不适合原生晕方法的地质勘查工作。

二、次生晕

次生晕指非原生岩石(矿体)经过雨水、地下水等介质及金属元素的自身活性,通过pH值的改变、溶解、置换、迁移、分散、富集、沉积等诸多过程,在矿体上方或下游的土壤,在水系中形成特定条件下的有用元素富集区。在高地、山岗上取土壤、沙、碎石样品,简称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在第四系的次级水系中取泥、沙样,简称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本文主要讨论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地球化学土壤测量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主要适用于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高纬度、地形相对平缓、植被覆盖率较高、岩矿石出露少的地区。适合大、中比例尺的地质综合普查找矿工作。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是根据岩矿石中的化学元素的自身活性,沉积等过程,在矿体上方或下坡处的土壤中形成该元素的分散一富集反应区。

具体工作方法应该是以采集B层、C层土和砂(如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景观区)也可采集附着地表植被根系的细粒碎石代替。因为,第一采集资料最重要,应严格要求采样点位及层位准确,每个采样点应由3个~5个采样坑组成一个样品。认真对待野外的自检和互检,保证

外业质量检查比例,严格控制样品加工中的晾晒、粉碎、过筛、装袋(包括重分析采样)、包装、发运等全部工序。严防混样、漏样事故发生。对化验室的化验分析结果,经重分析样对比,化验成果合格后才能用于报告数据。

加强对职工及外雇采样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教育,使其理解“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意义。对外包分项部分,签合同时责任分明,奖罚清楚,用经济杠杆作用,把好采、加、化工作质量关,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给后人留下一份可信赖的成果。

在确认化验分析结果合格后,将数据上图,可多做几张不同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图,认真分析,反复比较,最后确定测区各元素的最佳异常下限及级别。

一般来讲,矿体都应有较明显的浓集中心和异常梯度分带:一是矿体埋藏浅,地表反应异常强度就高,浓集中心更清晰,三是矿体规模的大与小,异常规模与其成正比。另外,异常的强弱,规模形态的差异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化学元素自身的活性,上覆岩石的岩性、厚度、矿体的产状、埋深,地形坡度等等。

矿体埋深大于500m时,地表土壤或岩石反应的次生晕带与低品矿体或矿化体相似,还需要综合考虑,认真分析。区分的方法主要是类比法,即与同一成矿带上或距离较近的矿上进行综合比较,从地层、侵入岩、构造及矿化蚀变等方面对比。有色金属矿产可用物探方法参与解释,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动用轻型的山地工程,必要时也可用钻探验证一下,对异常有一个定性解释。

四、地球化学土壤测最工作及成果应用的优缺点

优点:土壤测量工作不需要更多的化探技术人员,一般老职工及森调人员只要事业心强,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就可圆满完成外业采样工作,经济实用。化验分析成果周期短,见效快,仅1个月左右就可收到成果,指导找矿工作进展。各种元素数值,准确直观,能尽快清晰的看到各种元素单元素异常及多元素的组合异常以及异常特征等等。

缺点:有些地区采集不到B层、C层土壤及砂(如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景观区),只能用碎石代替。由于地表地形,地下水流动等原因,经常发现异常位移情况,对异常中心点的确定增加了难度。由于元素自身的活性、溶解、迁移、分散、富集、沉积等作用,各种元素的地表异常反应强度、规模、形态及浓集中心也有差异,给异常的分析及验证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uangyelw/1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