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钢铁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了对房地产的开发,加快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机电等行业对钢铁的强劲需求,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使得近年来钢铁产量和消费量有加速增长的态势。 由此带动了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
1.1 铁矿石的进口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钢铁企业争取获得低成本原料稳定供给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自1981年宝钢投产起,钢铁工业开始大量利用国外铁矿资源。23年来,累计进口铁矿石7.5亿吨。2002年进口铁矿石1.1575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铁矿进口国。 进入21世纪的三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每年以20%以上幅度增长,2003年进口量达到1.4813亿吨以上,相当于2000年进口量的一倍。 请见图表一和图表二。
图表一 生产量
增长率
中国铁矿石生产量
在中国,由于运输能力增长和能源工业增长都滞后于钢材生产的增长,而且港口接运能
力与铁路疏运能力不平衡制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进口矿石量。 这样,市场拉动和
消费结构升级使得中国钢铁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进口, 百万吨
增长率
在中国钢铁产量和钢材消费量高
图表二 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
速增长的同时,对铁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国内铁矿资源总量不足,禀赋不佳,生产能力有限,自给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缺口长期存在,并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从1990年以来铁矿石进口量由1419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14812万吨,进口量占消费量(按铁含量计)的比重由10.57%上升到49.59%。铁矿石消费增量基本上依赖于进口。
1.2 我国铁矿石的生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铁矿石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生产能力的增长和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3年到2005年,全国铁矿企业消失生产能力1596万吨,新矿建设和老矿改造挖潜增加生产能力2410万吨,累计增加生产能力815万吨;
第二阶段是从2005年到2010年,全国铁矿企业消失生产能力2850万吨,老矿改造挖潜和新建矿山增加能力6940万吨,累计增加生产能力4090万吨;
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铁矿企业消失生产能力2640万吨,老矿改造挖潜和新建矿山增加能力2200万吨,累计减少生产能力440万吨。
二 中国铁矿资源现状
2.1 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目前已探明的铁矿资源总保有储量576亿吨,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最为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铁矿在中国的分布较广,在全国31个省市区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辽宁等13个省、市、区,这些省、市、区目前的探明保有资源总量均在10亿吨以上,共拥有铁矿资源储量571.9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88.52%。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2.53%。
铁矿在中国的分布较广,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铁矿区3637个,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646亿吨。其中,基础储量213亿吨,资源量433亿吨。在全国31个省市区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辽宁等13个省、市、区,这些省、市、区目前的探明保有资源总量均在10亿吨以上,共拥有铁矿资源储量571.9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88.52%。详情见表一。
地区 | 基础储量 | 资源量 | 查明资源储量 | 所占比例(%) |
辽宁 | 70.2 | 55 | 125.2 | 19.38 |
四川 | 28.9 | 69.8 | 98.7 | 15.28 |
河北 | 35.7 | 47.2 | 82.9 | 12.83 |
安徽 | 7.3 | 36 | 43.3 | 6.7 |
山西 | 5.8 | 31.8 | 37.6 | 5.82 |
山东 | 9.7 | 26.6 | 36.3 | 5.62 |
内蒙古 | 15.8 | 20.3 | 36.1 | 5.59 |
云南 | 4.2 | 31.3 | 35.5 | 5.5 |
湖北 | 3.9 | 24.9 | 28.8 | 4.46 |
河南 | 1.7 | 12.5 | 14.2 | 2.2 |
湖南 | 1.6 | 10.1 | 11.7 | 1.81 |
新疆 | 3.6 | 7.8 | 11.4 | 1.76 |
北京 | 3 | 7.2 | 10.2 | 1.58 |
以上省市区 | 191.4 | 380.5 | 571.9 | 88.52 |
全国 | 213 | 433 | 646 | 100 |
表一 主要省市区铁矿资源储量的分布
2.2 铁矿资源的现状
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已开发利用的铁矿区1386个,保有查明资源储量235.53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27.69亿吨,已开发利用的矿区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占全部铁矿保有查明资源储量的37.36%。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开发利用铁矿区1079个,查明资源储量247.88亿吨,占全部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42.99%;可规划利用矿区353个,查明资源储量191.83亿吨,占全部铁矿查明铁矿资源储量的33.27%;暂难利用矿区550个,查明资源储量136.91亿吨,占全部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23.74%。
尽管我国的铁矿资源分布较广,储量较大,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中,储量和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
2、经济的基础储量少,边际经济、次边际经济和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多;
3、推断的资源储量占了查明资源储量的1/3,探明的不足30%;
4、储量增长滞后于消耗速度,查明的铁矿资源呈下降趋势;
5、铁矿资源储量不足世界储量的9%,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6-1/4;
6、97%以上是难直接利用的贫矿,平均品位3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7、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大型矿床仅占矿产地的5%,大型矿山不足矿山数的1%;
8、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资源区域分布相对不均。
2.3 铁矿资源远景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预测(中国矿产资源年报),中国东部地区铁矿资源状况已经基本清楚,在浅部找到新的大型铁矿已不大可能,在老区深部及其外围,寻找一些中小型,甚至大型矿体还有希望。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勘查评价程度相对较低,未查明的铁矿资源量320亿吨。估计全国未查明的铁矿资源量在1000亿吨以上。
因此,中国铁矿资源的潜力仍然很大。
三 铁矿矿山产能建设现状分析
3.1 铁矿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通过对铁矿资源储量的强化开发,目前一直保持着近9亿吨/年的原矿生产能力。
已开发利用的铁矿区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安徽、四川、云南、山西、内蒙古、山东、甘肃和湖北等省区,已经形成了鞍山-本溪、西昌-攀枝花、冀东-密云、五台-岚县、包头-白云鄂博、鄂东、宁芜、酒泉、海南石碌、邯郸-邢台、承德等一批铁矿石生产基地。2008年全国共有铁矿山4230处,其中,大型矿山81处,中型矿山193处
但同时也有一批矿山因资源枯竭而导致原矿生产能力消失,其中有:河北钢铁集团79.5万吨,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15万吨,鞍钢的720万吨,马钢130万吨,北京密云威克17.6万吨。
近年来我国铁矿石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03年原矿产量26146万吨,到2008年已经发展到82401万吨,是2003年产量的3.15倍,年均增长25.8%。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但全年产量仍达到8.8亿吨,比上年增长6.8%。原矿品位较低,入选平均品位不足30%。其中,露天开采占70%,地下开采占30%。而2009年国内铁矿石市场的需求更高达18.17亿吨,缺口部分靠进口解决。当年共进口富铁矿砂6.27亿吨,比上年增长41.6%,占国内铁矿石市场需求的69%。
3.2 扩大国产铁矿石生产能力的资源储量基础及其特点
在我国,目前尚有两千多个铁矿区未曾开发,占全国探明铁矿区总数的61.89%;未动用的铁矿石资源储量高达410.47亿吨,占全国保有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的63.54%。62%的探明矿区64%的探明资源储量未动用,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因为交通情况不佳,有的是因为选冶技术未过关,有的是因为埋藏深度较大,有的是因为品位较低,有的是因为地下水过大。
近年来,随着全国基础设施等的不断改善,尤其是铁矿石价格的大幅提高,未动用探明矿区中有不少的内外部建设条件初步具备。根据2008年的资料,在未曾开发的两千多个矿区中,已经有1015个列入了可规划利用矿区,占全国未开发铁矿区总数的45.09%,拥有铁矿石资源储量209.45亿吨,占全国保有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的32.42%。
被列入暂难利用的矿区有1236个,占全国探明铁矿区总数的34%,铁矿石资源储量高达201亿吨。列入暂难利用矿区表明,这些矿区目前尚不具备规模开发的内外部条件,例如,有的交通条件还很不佳,有的选冶技术仍未过关,有的地下水对开采的破坏性影响问题还没彻底解决,需要有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技术攻关。
四 中国铁矿山生产能力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铁矿区在地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我国在继续加大铁矿开发力度方面有了新的课题。同时在产能发展和建设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4.1 难选冶铁矿的规模开发已经有序展开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台及周边的鄂、湘、赣、桂、滇、黔、渝、川、甘、陕、豫11个省市区,经地质勘查提交矿产地212处,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7.2亿吨,约占全国铁矿资源总量的7%。鄂西铁矿区为宁乡式铁矿最重要的产区,探明资源储量19.92亿吨,占宁乡式铁矿总量的53.57%。资源远景超过40亿吨。代表性的矿床有:火烧坪、海洋、大石桥、松木坪、阮家河、碧鸡山、官店、十八格、鱼子甸、菜园子、六市、杨家坊、利泌溪、乌石山。宁乡式鲕状赤铁矿石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难选的铁矿石类型之一。难就难在:因为铁矿物嵌布粒度极细,且常与菱铁矿、鲕绿泥石和含磷矿物共生或相互包裹。从理论上来说,绝大部分矿石根本无法实现物理分离。分离的只是铁矿集合体(含杂质硅、磷、粘土、炭质)与脉石。
为了开发利用鄂西铁矿,武钢和首钢先后投巨资在采选冶三个环节进行提铁和除磷试验,并取得一定成效。随着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改扩建的完工以及电力装机的不断增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大规模开发恩施铁矿的时机已经成熟。
新首钢资源控股公司火烧坪60万吨/年高磷铁矿采选项目,2007年6月通过已通过湖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目总投资32253万元,兴建年产60万吨/年采选矿项目,并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球团项目。项目定于年内开工建设,建成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建设周期12个月。
2008年11月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开发恩施铁矿的工业化试验50万吨选矿厂和50万吨粉矿厂项目在建始县官店镇正式开工,这标志着武钢集团公司开发鄂西铁矿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是恩施州实施产业兴州战略迈出的重大一步。鄂西铁矿区是湖北省第二个铁矿床集中分布地区,资源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70%,特别是恩施州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已经探明储量13亿吨,远景储量可能超过40亿吨,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4.2 低品位铁矿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利用
2003年-2007年,在铁矿石价格高涨、政策又相对比较宽松的情况下,低品位铁矿得到大规模的利用,铁矿石产量年年有新的突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表统计之外的超贫铁矿也进入可利用范围。河北承德超贫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成为合理开发利用低品位铁矿资源的成功典范。河北省超贫钒钛磁铁矿查明资源储量55.37亿吨,预测资源储量接近100亿吨。辽宁省超贫磁铁矿资源总量预计为107亿吨。这充分显示了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与政策调控的无比威力。
4.3 铁矿山产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03年以来,黑色金属矿产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国内铁矿采选业历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0亿元。其中,2007年达到427.19亿元,是2003年的8.5倍。2008年黑色金属矿产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增长,达到创记录的680亿元,比上年增长59.2%。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中的铁矿石采选设计能力4.8亿吨/年,国产铁矿自给能力正在稳步提升。其中,新上的重要铁矿山建设项目有17项,例如,山西太钢袁家村铁矿生产规模2200万吨/年,河北司家营二期1500万吨/年,安徽霍丘1450万吨/年,内蒙古包钢白云西矿1000万吨/年,马钢罗河500万吨/年,安徽马钢和尚桥450万吨/年,河北首钢杏山400万吨/年,吉林塔东铁矿350万吨/年,湖北大洪山露天矿350万吨/年,重庆重钢太和300万吨/年,辽宁翁泉沟硼铁矿300万吨/年,黑龙江羊鼻山300万吨/年,山东云宝岭300万吨/年,中钢仓山200万吨/年,河南许昌200万吨/年,鞍钢砬子山200万吨/年,马钢百象山200万吨/年。随着这批新建矿山的投产,未来3至5年,国产铁矿供应能力将超过13亿吨,从而大大缓解国内铁矿石供不应求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