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智能建筑杂志住宅产业化可行性及推广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30 16:14:13更新时间:2015-07-30 16:16:50 1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针对住宅产业化也有不少专家做了研究,本文就是一篇智能建筑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住宅产业化可行性及推广策略分析。
  摘 要:住宅产业化实现了建筑生产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化。首先,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两方面分析了实行住宅产业化的可行性;其次,从政策体系、产业链、标准化和金融财政等方面分析了住宅产业化推广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相应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可行性,推广策略

  一、住宅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产业化住宅建筑设计采用标准化体系,通过大规模定制、灵活多变的组合方法和精细化设计等手段,解决住宅的标准化设计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产业化住宅在建筑设计方面有一定优势。

  产业化住宅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预制阶段结构强度设计,运输阶段的稳定性计算,以及使用阶段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计算。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产业化住宅可以尽量多应用预制构件,在节点连接处通过叠合梁挠度、裂缝及斜截面抗剪力的验算,梁板水平缝抗剪力与框架梁柱节点抗剪力的验算等,解决结点强度问题。因此,产业化住宅的结构强度可以满足要求。

  产业化住宅的施工技术主要是指预制构件的生产、现场施工。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预制构件的安装主要是构件的吊装和节点连接,在节点连接处按照结构设计来进行。这样产业化住宅的施工质量将会提高,施工周期将会缩短。

  因此,产业化住宅的技术可行性优于现浇式住宅,且产业化住宅施工周期快,能耗低,产品质量高,更适合在住宅建设中推广。

  2.经济合理性分析

  产业化住宅的经济性分析主要是从寿命周期成本来考虑的,包括住宅的建造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和残值分析。

  产业化住宅建造初期,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各方面条件都还不太具备,其建造成本要比现浇式住宅高上20%左右。在综合考虑建造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和残值之后发现产业化住宅具有微弱优势,但是由于消费者目前并没有认同产业化住宅在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上的优势,所以这种优势也仅仅是理论上的。

  随着产业化住宅的发展,形成规模以后,研发、设计、施工、构件生产一体化生产将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建造速度和质量,最终为社会、企业和消费者创造巨大收益。

  二、住宅产业化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产业化住宅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并且还能带来其他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所以产业化住宅是值得推广的,但是目前我国产业化住宅的推广遇到了一些问题,进展缓慢。

  1.政策体系问题

  我国处于产业化住宅发展的初期,国家正在逐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推动产业化住宅的发展。但是仍然不完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反馈,导致政策的执行不到位。

  2.产业链问题

  我国住宅产业化起步较晚,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比如,针对产业化住宅的设计体系没有完全成型,施工单位的现场的施工安装技术也有些欠缺,部品体系设计生产跟不上,消费者方面的宣传推广也不够,这些都制约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3.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体系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很多发达国家在很早就建立了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标准体系。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近年来发展缓慢,在数量上供不应求,在内容上空泛,在体系架构上杂乱,标准体系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4.金融财政问题

  目前,建筑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而国家对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还不够完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财政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住宅产业化的财政拨款不够,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

  三、住宅产业化的推广策略分析

  1.健全住宅产业化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并提高住宅产业化政策的激励作用

  要加速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政府必须介入住宅产业化的市场,加强调控,弥补市场的缺陷,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关的政策对住宅产业化企业的收益损失进行补偿,发挥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引导这些企业接受住宅产业化政策的导向,最终达到促进住宅产业化快速推广的目的。

  2.加快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各方努力,共同采取措施来完成,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产业化住宅市场进行规范,引导产业链的形成。

  3.完善标准化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构建、完善“标准体系”,用统一规划的“标准体系”来实现相关标准的整体性。同时针对具体的、具有一定推广性的住宅产业化体系制定相应的专用标准,或是结合产业化集成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通用标准。要结合当前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急迫需要,尽快补全工程实践中急需的专业、工艺、工法等的相关各级标准。

  4.完善产业化住宅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金融性政策可以从发放贷款,建立住宅产业化发展基金,推行住宅产业化融资制度创新方面来入手。财政方面的措施包括政府直接的财政拨款,以及在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给予优惠。

  目前,产业化住宅的性能优势为其较高的建造成本所抵消。但是我国的住宅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强大且持续的住宅市场需求,为住宅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十年内,我国产业化住宅将全面进入性能价格比优势阶段,成为城市住宅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王丽萍.住宅产业化经济分析[J].山西科技,2003(6):23-24.

  [2]俞京卓.重庆市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79-83.

  [3] 《住宅产业》编辑部.国内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现状的分析[J].住宅产业,2013(9):13-1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沈阳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沈阳市住宅产业化可行性及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RWXS-1401)。

  杜一婷(1992-),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工程学院学生,工程管理专业。
  建筑类期刊推荐《建筑机械化》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分院主办,是中国质协用户委员会建设机械设备委员会会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介绍工程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动态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国内同类刊物中创刊时间早、发行 范围广、实用性强。主要读者是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维修人士和生产厂家、租赁商及代理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53640.html